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四百七十章 智者千虑(1 / 2)

建康什么也没发生。

仅一天时间,街上的尸体不见了,血迹消失了,连石板都更替了不少。

司马绍的脸色却并不好看,他再一次体会到了做皇帝的难。

“戴渊真的走了?”

“朕拨给他打仗的粮食,他直接带往谯郡?”

“未获允准,私自调兵,连招呼都不打,请示都不做,他心中还有皇帝吗。”

下方众人低着头,沉默不语。

只有王导平静道:“唐禹一番话术吓到了他,他自认为谯郡危在旦夕,不敢不回。”

司马绍沉默了片刻,才道:“发书致信戴渊,赞扬其功劳,并让他安心回家,封赏圣旨会紧随其后。”

意思就是暂时不给,你先等着。

说完话,他看向下方,笑道:“桓温平叛有功,封万宁县男爵、辅国将军暂为过度,待经验充足之后,另有封赏。”

这是入仕的第一步,这一步不可谓不高,不可谓不扎实。

桓温作揖施礼道:“臣,多谢陛下隆恩。”

司马绍看向刘裕,赞扬道:“刘裕勇猛过人,在战局的关键节点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封建武将军、广陵郡守。”

刘裕抱拳施礼道:“微臣领命,必不负陛下重托。”

司马绍道:“你在广陵郡待了多年,如今总算是主领一方了,可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啊。”

刘裕道:“微臣知晓了。”

司马绍笑着看向众人,目光落在庾亮身上,道:“庾亮挂帅镇压叛军,封永昌县开国公,依旧担任护军将军之职,令加中书令。”

这几乎是可以得到的最大封赏了,司马绍为了这个真正的心腹,也是拼了老命了。

司马绍看向刘遐,道:“老将军抗敌有功,封泉陵公,升北中郎将,镇守淮阴。”

说到这里,他最终把目光停留在王导身上,声音温和:“王卿号召江东士族一同平叛,居功至伟…”

王导当即跪了下来,正色道:“陛下,老臣官至丞相,爵至始兴郡公,位极人臣,再不奢求任何封赏了,请陛下收回成名。”

现在任何封赏对于他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他的位置已经进无可进了。

司马绍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心中有些不满,但却没有别的选择,这种事不可能不赏。

他唯有勉强挤出笑容,道:“灾年动乱,流民狰狞,王劭虽然有过失,但毕竟还是稳住了彭城郡,这个郡守之职,还是得他继续做下去啊。”

王导这才恭敬道:“臣替犬子多谢陛下,陛下心胸宽广,不愧为千古明君。”

司马绍心里已经开始骂娘了,他最讨厌的就是王导这种永远把话说得很好听、但从来不肯吃亏的人。

分明心里的小算盘已经算得清清楚楚了,还装作一副忠公体国的模样,让人作呕。

正想到这里,王导缓缓站起了起来,低声道:“陛下,庾亮带着四千残兵逃往吴郡方向,各大世家的私兵未能挡住呢。”

司马绍的笑容顿时凝固。

他一时间都有些惊愕,瞪眼道:“两万多私兵,挡不住四千残兵?”

王导道:“江东士族以为建康之战已经结束,故而在半道上便已掉头散去,各自回家了。”

“老臣将战报送达各家,然而各家这次出兵,消耗已然巨大,再支付不起粮草了,他们恳请陛下想想办法,看是否能让吴郡太守或者吴兴郡那边出力。”

这一刻,司马绍在心中狂骂:江东鼠辈!

你们这些世家,趁着大灾大难,捞的盆满钵满,现在竟然跟我说缺粮草。

这分明是要钱!分明是撂挑子!

谢秋瞳败了,他们就不管朕了。

这些鼠辈!

司马绍是真切认识到了,这些世家是巴不得把皇权掏空,如果这次不是谢秋瞳反,而是另外的人反,他们甚至未必支持朝廷呢。

政治真他妈让人无奈啊,关键现在骂不得、罚不得,还只能好好哄着。

“传旨褒奖江东士族的平叛功绩,授陆晔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请各大世家配合地方,组织灾后重建及土地复耕。”

“北府军如今归朝廷了,庾亮,你担任北府军大帅,将此次大战的俘虏调拨进北府军中。”

“至于徐州刺史的任命…朕还在考量,到时候你们也可以提一提意见。”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战后、灾后秩序的恢复,尤其是地方秩序。”

“流民该编的编,该镇压的镇压,让他们回家耕地。”

“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恢复民生。”

话虽如此,但谁都清楚,这一场大灾难给晋国的创伤,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弥补的。

野外的白骨,都堆成了山,社会的秩序、道德的沦丧、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都已经彻底崩塌。

丛林之中,同一物种还不至于相食呢,而如今的大晋,比丛林更残酷。

而唐禹和谢秋瞳,正在带着最后的六百人,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北方赶去。

“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