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22(2 / 2)

自然是怀念被他亲口赐死的前太子了。

人死了,过往的一切不好就都烟消云散了,时间越久,越会让人在提到时,只记得他的好。

更何况,被逼死的前太子并没有什么不好,就更衬得他这个捡了大便宜的太子有些德不配位了。

太子颓然坐下,“嗣谦,名字里都是父母对子孙延续家业的厚望……”

看到太子这副作态,李静忠好悬没有一口气憋过去,恨不得按住对方的肩膀晃一晃,看看是不是有海水晃动的声响。

要不是脑子进了水,怎么能在这种生死关头,纠结起来名字好不好听了?

就算前太子的名字寓意好,还不是被逼死了。

等你登上了皇位,哪怕原来叫狗蛋,也能被人夸那是因为父母深爱你,怕养不活才起的贱名,还是你最受宠了。

心里吐槽了一箩筐,但李静忠也摸准了太子的命脉,顺着对方的话蛊惑:“殿下所言极是,前太子名讳虽佳却终究福薄,未能承继大统,此乃天命不在其身。”

“而殿下您虽历经坎坷,却能于国难之际挺身而出,汇聚忠良于灵武,此方是真龙气象!”

他见太子神色微动,继续趁热打铁,“圣人如今被奸佞小人蒙蔽,远在蜀地,不明前线情势之危急,亦不知殿下您运筹帷幄之苦心,若一味等待蜀中旨意,只怕贻误战机,叛军得以喘息,届时天下人岂非更要责怪殿下坐视山河破碎?”

“如今叛军主力虽在范阳,但河南河北一带仍有残部作乱,百姓流离失所,若殿下能主动起兵平叛,救千万黎庶于水火之中,才能证明您就是众望所归的承继大统之人!”

这番巧言令色,既给了太子一个为国为民的崇高理由,又巧妙地点燃了他内心深处想要证明自己,超越前太子的竞争之心,更将他登基的行为包装成了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忠孝之举。

李静忠的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太子心中摇摆不定的天平。

是啊!再等下去,他只会更加被动。

父皇的猜忌不会减少,李长安的威胁与日俱增,叛军更不会自行消亡。

他必须掌握主动,要让父皇看看,他李嗣升这个曾经不被看好的太子,是如何在危难之中撑起大唐的半壁江山,更要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真正能带领大唐走出困顿的明君。

“罢了!”太子长叹一声,那叹息中带着解脱,也带着一丝决然,“既然天意如此,民心所向,孤……从了便是!”

他站起身,原本有些佝偻的背脊挺直了些,脸上虽然依旧带着疲惫,但眼神却锐利了许多。

太子:“登基大典尽快从简,待名分已定,便亲率大军东出平叛!不扫清叛贼绝不还朝!”

先登基,再出兵。

以皇帝之尊,行平定天下之事。

这既是为了自保,不用怕被扣上无旨出兵的谋逆罪名,也是为了心中那份压抑已久的抱负,要向所有人证明他这个储君的价值和能力。

李静忠心中狂喜,立刻伏地叩首,声音因激动而高亢,“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安排!”

陛下二字,他叫得格外顺口响亮。

没有三辞三让,也没有任何劝进,之前被中断的继位大典又被仓促搬了出来。

灵武的登基大典,就在这年关将近,风雪交加的日子里举行了。

没有都城的繁华,没有蜀中的锦绣,仪式简陋得近乎寒酸。

参与者也多是随太子北上的官员将领,以及部分灵武本地官员,场面远不及帝王登基应有的威仪隆盛。

然而就是在这略显萧瑟的氛围中,如今已是新帝的李嗣升,穿上了那身早已备好的冕服,在众人的山呼万岁中,一步一步登上了高位。

尽管心中仍有忐忑,但当他真正坐上那临时设置的御座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权力感还是油然而生。

他不再是无旨不能动的太子了,他是皇帝,是大唐天子!

“朕,承天命,继大统,当扫清寇乱,迎还上皇,以安社稷!”

新帝的声音在殿中回荡,试图驱散那份因仓促和简陋带来的不安。

几日后的年关一过,新朝改元至德。

新帝李嗣升几乎没有任何耽搁,立刻以皇帝名义诏令天下,宣布讨逆,并亲自统帅灵武集结的大军,东出平叛,兵锋直指叛军盘踞的河北河南之地。

就在大军出动不久,还未行出灵武地界时,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从前线传来,叛军内部生变,安禄山被弑杀。

消息传到灵武军中,顿时引起了轰动。

将士们群情激昂,纷纷认为这是新帝登基带来的天命所归,是上天庇佑大唐的明证。

一时间,新皇继位逆首伏诛,天命在唐在新君等流言迅速传遍四方,极大地鼓舞了唐军士气,也让许多收到太子登基,还在观望的势力开始倾向新帝。

毕竟,蜀中的圣人,他已经老了。

新帝李嗣升自然没有错过这些风言风语,却是精神大振,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宣称叛贼恶贯满盈,乾坤正气所致,并加紧了军事进攻的步伐。

一时间,灵武新朝廷的声望陡增,仿佛真的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不同于灵武的喜气洋洋,蜀中行在的气氛却有些诡异。

当玄宗先后接到太子在灵武登基改元,把他变成了上皇,又亲率大军出征,以及安禄山被杀,并广传天命所归的消息时,先是难以置信,随即勃然大怒。

“逆子!这个逆子!”

玄宗气得浑身发抖,将手中的茶盏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无君无父的逆子!”

“朕才是这大唐的天子!”

说罢便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喉头一甜,竟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来。

倒下之前,玄宗看到了地上的血渍,像极了前太子瑛被废那日,溅在太极宫玉阶上的那片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