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温体仁毫不犹豫地应下。
历经百废待兴的动荡,如今天下新制与太祖旧制正在逐步调整、落实,他早已做好了豁出去的准备。
更何况眼前虽有挑战,但更多的却是坦途,自然不会推辞。
紧接着,一道道任免诏令从朱由检口中落下:擢升礼部尚书温体仁为吏部尚书,负责科举仪式相关事宜;
擢升兵部侍郎杨嗣昌为户部尚书,掌管商税及其他各类税收,兼管粮食勘查事务;
擢升兵部尚书张凤翼为户部侍郎……
朝会之上,大多数官员皆迎来了升官升职的喜讯。
朝会结束后,不少人欣喜若狂,相互道贺;但更多人看向温体仁的目光中,满是钦佩。
不愧是曾经的内阁首辅,即便时移世易,依旧能稳坐高位。
虽说吏部尚书不及户部尚书那般掌管天下财权,可这一职位加上科举改制后的主考之权,无论官位本身还是所掌事务,都足以看出陛下对他的再度倚重。
即便不再是内阁首辅,温体仁依旧拥有堪比首辅的威望。
“温阁老此番得陛下如此倚重,日后必定一片坦途。”
“温阁老负责科举主考仪式,我等定当尽力相助。”
……
离殿途中,百官纷纷上前向温体仁道贺。
他坦然以微笑回应,一一应酬着官场上的往来礼节。
直到回到自己的府宅,独处之际,温体仁心中才泛起一丝难以言说的苦味。
他很清楚,自己已不再是内阁首辅,百官口中的“温阁老”,不过是一种象征着过往辉煌的荣誉称呼罢了。
可他亦不得不承认,在大明权力几经更迭、朝局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自己还能保有如今的地位,做到位极人臣,已是莫大的幸事。
若是还不知足,妄图重拾昔日首辅的权柄,那便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届时不仅自己会身败名裂,整个温家也必将引火自焚。
想到此处,温体仁心中最后一丝怅然也烟消云散,只余当下。
紫禁城内。
朱由检意气风发,龙行虎步下了朝会,并没有回乾清宫,而是去了武英殿。
方才大殿朝堂所议之事颇多,自是需要他这个天子处置一番,方可交由下方六部衙门一一落实,且都是不可耽搁之事。
而方才奉天殿议事格外成功,也让他朱由检大大扬威了一把,发泄了心口的怒气、怨气,还有那郁结之气。
“陛下圣明,百官折服。”
“陛下英明神武,乃是中兴天子。”
到了武英殿,身旁跟着的王承恩还乐呵呵地继续奉承道。
“王承恩,莫不是跟太祖他老人家学的这些夸人话?”
“此前你可没这么活络,该不会是当了那东厂督公一职之后,也觉得该学那些幸近之臣的做派了?”
朱由检开着玩笑,显然心情很好。
“陛下,老奴说的可都是真的。如今这京城之处,还有我大明天下的百姓,对陛下可都是这么想的,不止老奴一人这般言说。”
王承恩委屈巴巴地辩解道。
朱由检信手朝他指了指,没全信,却也大体信了一半。
被人夸赞,终归是件好事。
王承恩在旁边候着,朱由检开始处理奏折。
见这些奏章措辞简洁、直指时事,没有过多废话,朱由检心知这正是太祖他老人家的手段。
于是动力大增,处理奏折的速度比往日快了一倍还有余。
午膳时,在王承恩的劝说下,朱由检去了后宫,跟皇后周氏吃了一顿饭。
期间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还多了几分甜蜜。
用完午膳,朱由检稍作休息,便继续处理其他正事。
渐渐的,时光如梭,这一日已过了大半。
不知不觉间天变黑了,朱由检吐出口气,看着桌案前空空如也的奏折,心里面多了一份畅快,成就感油然而生。
“太祖果然妙法。若还像从前那般,奏折里全是废话连篇,恐怕今日又要忙到夜半子时,倒是要辜负皇后的美意了。”
朱由检说到此处,嘴角勾出一抹笑意。
他领兵出征、御驾亲征在外时,从未胡来,军营之内未有女眷;哪怕后来在朝鲜汉城之地,也不过稍作慰藉,那些番邦女子,又怎能比得上与他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皇后的温婉贤淑?
决然不是一回事。
朱由检伸了伸懒腰,活动了下身子骨,正准备赴约前往永寿宫,忽然间武英殿外冒出一道身影,正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微臣见过陛下。”
“陛下,太祖爷有事相邀,还请陛下快快前去一趟。”
骆养性低下头,不敢露出丝毫多余神态,好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朱由检听后倒不甚在意。
在这宫里,无人能伤得了他,更何况还有太子坐镇,既然是太祖相寻,自当前去。
“前面带路。”
朱由检随意说道,自信心满满。
骆养性随即转过身去。
此刻的他,早已不是前年那般身形单薄、面露虚白之态:经过京营新军的训练,又几次外出执行任务,在辽东之处奔走一圈,办了不少事、抓了不少人,早已将虚浮的根基重新凝练,在锦衣卫里绝对算得上一把好手。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红气能养人”,殊不知这一身权势更能养人。
如今的骆养性虎背熊腰,比起洪武一朝的锦衣卫也不差多少。
毕竟朱元璋对锦衣卫要求极高,锦衣卫是天子的耳目,怎可荒废?
大笔银钱投入进去,自然能培养出一群血勇悍勇之士。
很快,骆养性领着朱由检和王承恩,来到了后宫的乾清宫。
“陛下请。”
骆养性躬身行礼。
于礼而言,朱由检在这后宫之内,想去何处本不需要任何人通报,可谁让宫里有位太祖皇帝、他朱家的老祖宗在?
所以他这个后世子孙,自然得矮一辈,请示一下倒也无妨。
“王公公,对不住了。”
骆养性将王承恩拦下,一脸歉意。
他对王承恩可不敢有丝毫小瞧。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大明天下的权势,已被太祖慢慢交到了陛下朱由检手中,而王承恩身为当今天子身边最心腹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