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是一个很古板又很温柔的人。”安逸微微垂着眸,低声说道,“她教会我了很多很多。”
……
这个老婆子总是把刚蒸好的和果子分一半给邻里孩童,明明自已也不舍得吃,但又总会教他暖意在分享里藏着。
所以后来的他常带着自制小点心分给少年侦探团那群孩子,弯腰递出时蓝眼弯成柔和的弧。
缝补衣物时婆婆会耐心穿针引线,哪怕线团滚落也不紧不慢的笑着拾起,教他“遇事别急,慢一点就稳一点。”
所以如今他总能从容面对平静的面对各种突发意外,安抚别人的语气比春风要更缓。
夏夜乘凉时婆婆会听街坊倾诉烦恼,从不打断只轻轻点头,教他“倾听是最贴心的温柔。”
所以他能安静听完柯南的推理吐槽、孩子们分享的校园趣事、园子吐槽学校老师,有时候还会递上刚好温凉的饮料。
婆婆对流浪猫都轻声细语,哪怕被抓伤也只揉了揉猫耳,教他“万物皆有脾性,包容才显心宽。”
所以他善待很多事物,在别人尴尬的时候还会巧妙的缓解周围诡异气氛带来的压力。
还有很多很多。
举手之劳能暖人心、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用耐心化解烦躁、急功近利做不好事、沉稳比争执更有力量、物尽其用是珍惜,心怀感恩是本分、承诺重于泰山………
14年的时间里足够婆婆在安逸身上留下很多痕迹,婆婆总是古板的教导他曾经的礼数不能忘,又总会温柔的告诉他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对待。
……
婆婆总坚持“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坐姿端正不许说笑,却会把安逸碗里的肥肉悄悄夹到自已碗里,轻声说,“长身体要多吃瘦肉。”
她不许安逸看新奇的漫画书,说“正经书才养心智”,却会在他做完功课後,从箱底翻出珍藏的旧绘本,坐在藤椅上慢慢讲给他听。
邻里办喜事想请她帮忙做新式糕点,她摆手说:“老规矩的点心才像样。”转头却按安逸的提议,在传统糕点上点缀了少许糖霜,在安逸疑惑的时候又笑着解释,“偶尔变通也不违本心”
她坚持“男女授受不亲”,不许安逸和同龄女孩打闹,却会在邻居家女孩生病时,让安逸送去熬好的姜汤,叮嘱他,“照顾人是该有的分寸,不用拘谨。”
她不许安逸熬夜,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正理”,却会在安逸备考时,默默在书桌旁留一盏暖灯,放上温好的牛奶,轻声提醒,“别熬到太晚。”
邻居家办丧事想用西式哀乐,她反对说,“该守的老礼数不能丢。”却会拉着安逸提前准备好素色绢花,悄悄放在灵堂角落,轻声安慰悲伤的家属。
她坚持衣服要缝得方方正正,不许有花哨针法,却会在安逸袖口破洞时,用同色系丝线绣了个极简的云纹,说:“补得整齐,也得体面”。
婆婆是个很好很好的人。
她亲自养大的安逸也在她的影响下性格柔和了不少…就算是去到城市开始叛逆,也总会守着一股底线。
*
那是一个很平常的下午。
藤椅上的婆婆歪着头,银白发丝被阳光梳得柔和,嘴角噙着浅浅笑意,像是午睡时不小心合了眼。
安逸轻手轻脚走过去,指尖刚要触到她的衣袖,又收回手轻声唤:“婆婆,我把晒的被褥收回来了。”
没有回应。
这很正常,婆婆睡熟的时候总是会听不见声音。
但安逸却有一种格外不好的预感,那种格外焦虑的感觉压迫在心头,让他心跳不自觉加速。
他俯身,看见婆婆的睫毛纹丝不动,胸腔也没有起伏。他意识到了什么,指尖不自觉颤抖的贴上婆婆的颈动脉,那熟悉的温热下,是一片死寂的冰凉。
…………
安逸立在灵堂,玄色衣料贴着身形,头发松松束着。
蓝眼空茫地凝着遗像,没焦点,也没表情,只眼泪无声砸在素绢上,指节攥得发白——像还没懂,那个总念叨规矩的老人,怎么就再也不回应了。
为什么要难过呢?
明明婆婆是寿终正寝啊。
*
安逸本以为婆婆教的事情是常识,就像走路需要用脚,写字需要用手一样……是生活里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常识。
但是在婆婆去世,安逸被陌生的父母接来城市后…好像一切都不太一样了。
这里的生活节奏很快,跟乡下完全不一样。同时人们的性格也是多样性的,让当时的安逸很难适应。
后来他发现,婆婆教给他的那一些……是无法在这种快节奏的城市使用的。如果不想成为异类,不想被孤立,不想成为游离于世界之外的特殊……就要适应全新的节奏。
安逸最大的一个优点——学的快。
他将婆婆教给他的那些道理埋藏在了内心深处,不知道有什么时候才可以解封——或许等他老了之后?又或许一直埋藏着。
…
他见证了偏心,见证了欺凌。见证身穿破布的乞丐老爷爷铁碗被踢走的过程,见证那群小孩嘲笑老爷爷蹩脚的丑态。
他忽然觉得好恶心。
……
他赶走了那群小孩,拿两个星期的饭钱给老爷爷买了身新衣服度过这寒冷的冬季。
等他和老爷爷道别转身走到拐角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又不自觉地顿在了原地,注视着那只在大树底下因为寒冷而死去的幼猫。
是只橘猫。
他站在原地注视了很久,随后又默默的动手将它埋在了那棵大树底下。他往那个小坡上放了一朵旁边摘的野花,转身离开了这块地方。
…
后来的他又感受到了许多毫无缘由的恶意,也体验到了属于城市以及家庭的冷漠。
高中,他开始变得叛逆。烫头、打耳钉、逃课、抽烟、喝酒一个不落,也交了许多狐朋狗友,穿上了大人眼中非主流的衣服,玩上了滑板。
他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
但没有人关心。
父母并没有像斥责成绩下滑的弟弟妹妹一样责骂他,也没有去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好像他只是在这个家里面借宿的陌生人一样。
随后他坐在狭小的房间里面,看着桌子上婆婆给他留下的手工小鸟。忽然想起曾经还在乡下的时候,婆婆问他有没有什么长大后想完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