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37章 归山琐事(1 / 2)

五月的晨光透过兴安岭的层层绿荫,在林间空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王谦踩着沾满露水的草丛,手中那杆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的枪管在晨曦中泛着冷硬的青光。白狐在他脚边欢快地跳跃,蓬松的尾巴扫过沾着晨露的蕨类植物,留下一串蜿蜒的水痕。

“谦哥,这边!”黑皮的声音从林子深处传来,带着几分急切。王谦加快脚步,拨开一人高的艾蒿,看见黑皮正蹲在一处新翻的土坑前,眉头紧锁。

“昨晚上埋的套子,让人给刨了。”黑皮指着地上杂乱的脚印,“看这痕迹,是头半大的野猪,本来该稳稳拿住的。”

王谦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弄着被破坏的钢丝套。套子上还留着野猪的鬃毛,旁边散落着几颗新鲜的粪蛋。“套子下得太浅,”他摇摇头,“春天地软,得再深埋三指。”

白狐凑过来嗅了嗅被破坏的陷阱,突然竖起耳朵,朝着西边的榛子丛低吠。王谦顺手从地上捡起块石子,手腕一抖掷向灌木丛。只听“扑棱棱”一阵响,几只山鸡惊飞而起,在空中划出彩色的弧线。

“要是往常,这几只都该落网了。”黑皮叹了口气,掏出烟袋锅点上,“自打从山东回来,兄弟们这心里就跟长了草似的,握枪的手都不稳了。”

王谦没接话,目光扫过林间。这片他闭着眼睛都能摸清每棵树的山林,今日看来竟有些陌生。也许是海风吹久了,眼睛里还留着那片蔚蓝的错觉。他弯腰捡起被野猪拱坏的钢丝,仔细地盘好收进挎包。

回屯的路上,两人检查了另外几处陷阱。情况大同小异——不是下套的深度不够,就是伪装得不够仔细。在一处本该捕获獾子的洞坑前,王谦甚至发现忘记放置诱饵。

“这要让我爹看见,非得用烟袋锅敲我脑袋不可。”黑皮讪笑着挠头。

屯子里飘起炊烟时,他们才踩着露水回来。杜小荷正在院里晾晒从山东带回的海带,墨绿色的海带在晾衣绳上排成整齐的队列,咸腥的海风味道与山里的草木清香奇妙地交融。

“回来了?”杜小荷拍拍手上的盐粒,递给丈夫一条湿毛巾,“娘用虾皮蒸了鸡蛋羹,在锅里温着。”

王谦擦着脸,看见岳父杜勇军正坐在磨盘上,手里拿着个梭子教几个年轻后生织网。老人手指翻飞,麻线在指间穿梭成网,嘴里还哼着山东老家的渔歌调子。

“杜叔这手艺真不赖!”赵三爷的小孙子看得入迷,手里的梭子却总是不听使唤。

杜勇军呵呵一笑:“织网跟下套一个理,讲究的是个手稳心静。”他瞥了眼女婿,“听说今早的套子又让野猪破了?”

王谦点点头,舀起一瓢井水咕咚咕咚喝了几口。井水的甘冽让他精神一振,可脑子里还是那片挥之不去的蔚蓝。

早饭时,王建国抱着小守山喂米糊,眼睛却不时瞟向儿子。“今儿个巡山怎么样?”老爷子看似随意地问。

“还行。”王谦扒拉着碗里的苞米碴子,夹了一筷子虾皮炒蛋。那鲜香的味道让他又想起在杜家岛吃的海蛎煎蛋。

“听说黑皮下的套子连着三天落空了?”王建国放下孙子,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猎人心要静。心里长草,手里就没准头。”

杜小荷悄悄在桌下碰了碰丈夫的腿。王谦这才回过神,发现一家人都盯着他看。

饭后,王谦想去合作社买点铁丝修补陷阱。刚出门就遇见马寡妇端着盆脏水往外泼,看见他,妇人撇撇嘴:“哟,咱们的大猎人还知道回来啊?听说山东的海鲜把你们的魂都勾走了?”

王谦没理会,径直往合作社走。路上碰见的屯里人,打招呼时眼神都带着几分探究。合作社的老张正在柜台后打算盘,看见他进来,推了推老花镜:“王队长来得正好,县供销社昨天来人,想问问咱们屯能不能长期供应海带。”

“海带?”王谦一愣。

“可不是嘛!”老张从柜台下掏出个小本子,“自打你们从山东带回那些海货,屯里人都尝出滋味来了。马寡妇家用海带炖肉,香得半条屯子的狗都在她家门口转悠。”

王谦这才注意到,合作社的货架上还真摆着几捆海带,旁边的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山东特产”四个字。

买完铁丝出来,王谦看见杜小荷正在院门口教几个妇女泡发海带。王念白蹲在旁边玩贝壳,小守山在摇篮里咿咿呀呀地伸手要抓串在绳上的小干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