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24章 哪里知道核心机密(1 / 2)

“不必多礼。”姜淮让人给他看了座,上了杯热茶,“老先生如何称呼?曾在市舶司任何职?”

“小人……小人赵德安,”老者声音颤抖,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原是府学的秀才,后因家道中落,在市舶司做了十几年通译,专与暹罗、爪哇的商人打交道……

只因……只因不肯在验货时配合他们虚报货值,分润好处,便被寻了个由头赶了出来,如今……”

他说着,又剧烈咳嗽起来,面露悲苦。

姜淮静静听着,等他气息稍平,才问道:“本府欲整饬港务,先生可知其中弊端,最要害之处在何处?”

赵德安混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又带着恐惧,他压低了声音,几乎耳语道:“大人明鉴!弊端……弊端根子在‘包税’与‘规礼’!”

“包税?”姜淮挑眉。此法前朝盛行,本朝早已明令禁止。

“明面上是禁止了,但底下……底下还是老样子!”赵德安激动起来,“几家大海商,早就暗中联手,包下了某些货类的税额,他们自行向市舶司缴纳一个‘总包’数,然后……

然后他们自己去向其他中小商人收取,这其中上下其手,空间极大!

市舶司的爷们儿乐得轻松,又能拿足额的‘孝敬’,自然睁只眼闭只眼!”

“那‘规礼’又是如何?”

“规礼更是名目繁多!”赵德安如数家珍,“船舶进港要‘丈量礼’,货物查验要‘开舱礼’,甚至停泊、用水、雇人……

处处都要打点!这些钱,大多落入了市舶司胥吏和那些与官府勾结的‘揽头’,包税商人,腰包!朝廷正税,反而成了次要!

洋商们也学坏了,知道规矩,往往将‘规礼’直接计入货价,最终还是我朝百姓吃亏!”

他喘了口气,继续道:“还有……还有虚报货物品级、数量,以多报少,以好充次,甚至夹带私货……

手段层出不穷!知府大人您派去的稽查,根本摸不到门道,他们早有了一套应对的暗语和账本!”

姜淮面色沉静,心中却已掀起波澜。赵德安所言,与他之前的推测和零星线索完全吻合,且更为系统、黑暗。

“你可知,何人主导此事?可有账目证据?”

赵德安面露惧色,连连摇头:“大人明鉴!小人……小人只是个小通译,哪里知道核心机密?

账目更是严密,岂是小人能接触的?带头的是谁……小人不敢妄言,但……

但能与市舶司太监和府衙某些老爷说得上话的,无非就是那几家……”他报了几个宁波本地最大的海商名号。

送走千恩万谢、答应随时听候传唤的赵德安,姜淮独自在书房踱步。

情况比他想象的更严重。这已不仅仅是吏治腐败,更是一张由官、商、乃至宫廷宦官结成的巨大利益网络,盘剥着国家税源,扭曲着市场秩序。

硬碰硬,无疑是以卵击石。

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更需要一个突破口。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预算高得离谱的码头修缮章程上,嘴角忽然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也许,工部郎中的老本行,能帮他撬开这铁板一块的局面。

他提笔,在章程上批了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