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01章 洞察积弊(1 / 2)

对姜淮而言并非终点,而是意味着更沉重的责任与更广阔的舞台。

他如同一柄经过南疆烈火淬炼的利剑,如今悬于帝国中枢,其锋芒所指,必将牵动天下格局。

初理阁务,洞察积弊

文渊阁内,浩如烟海的奏章、档案,记录着帝国运行的每一条脉络。

姜淮埋首其中,以其在户部历练出的精准眼光和在南疆处理复杂局面的经验,迅速捕捉到数据与文字背后隐藏的危机:

财政的深渊:各地亏空、税赋拖欠的奏报触目惊心,而庞大的宗室俸禄、冗官开支、边军粮饷却如无底洞般吞噬着国库。

夜探档库,初窥冰山

入夜后的户部档库,灯烛昏黄,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与墨锭混合的陈旧气息。姜淮屏退了随从,独自一人置身于这浩瀚文牍的海洋之中。

他并非漫无目的,而是直指核心,调阅近十年来的《天下钱粮总册》、《各省秋粮夏税完欠考成》以及《太仓银库收支黄册》。

随着一本本沉重册簿在案头摊开,那些冰冷数字背后隐藏的危机,如同狰狞的巨兽,逐渐显露出獠牙。

触目惊心,亏空如潮

他的手指划过一行行记录,眉头越锁越紧。

江南鱼米之乡,去岁秋粮竟欠缴三成,理由无非“水患”、“蝗灾”,然其请求减免赋税的奏章旁,却附着该省巡抚新修园林、为母祝寿的奢华开销记录。

疑云初现

户部档库内,姜淮正翻阅着江南行省去年的《钱粮收支黄册》。

当看到“秋粮实征七成,欠三成,计粮四十五万石”这一行朱笔批注时,他眉头微蹙。

江南乃天下粮仓,连续三年报称“水患”、“蝗灾”,这本身就已显得不同寻常。

他不动声色地调来了与该省相关的所有文书匣。在厚厚的卷宗底部,发现了一份用火漆封存、标注着“密”字的奏章副本,正是江南巡抚李修远请求减免赋税的奏疏。

奏章里的乾坤

展开奏疏,字字泣血:

“臣李修远谨奏:仰惟皇上圣德,念东南民瘼……去岁夏秋之交,霪雨不止,太湖溢漫,低田尽成泽国;

未几飞蝗过境,禾稼尽毁……民有菜色,野多饿殍,实难完纳国课。伏乞陛下天恩,准予减免三成秋粮,以苏民困……”

文字凄切,情词恳恳。若在平时,任谁看了都会动容。

但姜淮的目光却落在了奏疏末尾的日期和用印上,那是去年十月初三,正是秋粮征收最关键的时刻。

奢华附件的冲击

就在他沉吟之际,一份夹在奏疏附件中的《江宁邸报》抄本滑落出来。泛黄的纸张上,几行不起眼的小字赫然在目:

“巡抚李公修远,孝思不匮,于重阳佳节为太夫人贺七旬寿诞,遍请名伶,连演三日堂会,江宁士绅争往拜贺,车马塞道。”

“又闻李公新购城西废园,延请苏州名匠重构,叠石引水,栽奇花异木,名曰‘退思’,极尽雅致。”

这两条看似寻常的社交新闻,与那份请求减免赋税的奏疏放在一起,形成了无比刺眼的对比!

数字背后的真相

姜淮立即取来算盘:

-减免三成秋粮,合计四十五万石

-按江南时价,折合白银约二十七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