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乾隆的配合,景区开始暗中调查镜像景区。霍去病尝试意识渗透,但发现赵衡设置了强大的精神防火墙。
“他的意识变得...更加冰冷和计算,”霍去病报告,“几乎不像人类了。”
诸葛亮提出一个对策:“欲擒故纵。我们可以假装被吸引,深入其境,了解其运作方式。”
一个精心设计的反渗透计划开始实施。一批忠诚的工作人员和意识混合体假装对现状不满,申请加入镜像景区。赵衡虽然谨慎,但对计划的自信让他逐渐放松警惕。
通过这些“卧底”的情报,镜像景区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那里确实秩序井然,但代价是思想的统一和个性的消除。居民行为高度规范,情感被抑制,创造性被限制。
“像是精美的监狱,”一位卧底意识混合体报告,“一切都很完美,但没有生命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赵衡在镜像景区中设置了意识同步装置,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强制同步所有居民意识,实现完全控制。
获得足够证据后,景区领导层面临艰难选择:是立即揭穿和摧毁镜像景区,还是尝试挽救被吸引的居民?
杜甫提出了人道主义观点:“被吸引者多因真实苦难而寻求出路。直接摧毁镜像景区可能使他们失去希望。”
曹操则更加务实:“赵衡计划已成威胁,需果断处置。可先救可救者,后毁威胁源。”
最终方案是分阶段进行:先通过维度桥梁向镜像景区居民展示真相,提供返回真实景区的机会;同时对赵衡的核心系统进行攻击,瓦解其控制能力。
行动日,景区动员了所有资源。李世民领导说服团队,通过精心准备的信息展示真实景区与镜像景区的对比;嬴政领导技术团队,准备切断赵衡对系统的控制;霍去病领导救援团队,准备接应返回的居民。
说服工作遇到顽强抵抗。许多镜像景区居民拒绝相信真实景区的信息,认为那是“混乱世界”的propaganda。赵衡也加强了对居民的思想控制。
关键时刻,李白和杨贵妃提出了一个创造性方案:通过艺术穿透思想防御。他们创作了一段融合真实景区多元美的视听作品,直接触动居民的情感而非理性。
这个方案奏效了。作品中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打动了许多镜像景区居民,开始质疑赵衡描述的“完美世界”。
同时,嬴政的技术团队找到了赵衡系统的核心弱点:他依赖和谐种子作为能量源。通过精密操作,团队切断了这种连接,导致镜像景区系统开始不稳定。
赵衡意识到计划败露,发动了绝望反击:试图强制同步所有镜像景区居民意识,将他们变成对抗真实景区的武器。
一场意识层面的战斗展开。霍去病率领意识混合体组成防线,保护居民免受同步影响;嬴政的技术团队全力稳定维度结构,防止崩溃;李世民的说服团队加速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