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私情还是大义的角度,这些出身侯府的护卫,都更愿意和自己曾经的主子,以及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待在一起。
至于选择守关可能会死的这件事,比起躲在唐县,眼睁睁看着自己珍视的人死在这场战役里,甚至眼睁睁看着关口被攻破,鞑靼人冲锋进来烧杀抢掠,他们反而更愿意冲锋在前,和自己曾经的同袍、主子,以及现在的东家之一江远一起,用性命守护这片土地,守护他们的亲人和父老乡亲。
当然,他们也不会怪罪谢莞娘的“临阵脱逃”,作为一个孕妇,她本就不适合待在紫荆关,更别提她还因为江远曾经生擒鞑靼王女,所以早就成了鞑靼细作们也想生擒回去极尽羞辱的女人之一。
对于这个愿意在战时发双倍月钱给他们,同时还充分尊重他们个人意愿,由着他们自行选择是留在紫荆关,还是跟着她离开这里,去往唐县的东家,众人心中只有感动和感激。
他们暗暗下定决心,只要他们还活着,他们就一定帮谢莞娘保护好她的夫君江远。
当然,由于他们已经离开军营,而江远却还是现役将领,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是不方便出现在江远身边的——比如当江远带队到关隘之外打探敌情时,再比如江远在和常曜等人一起召开作战会议时。
这种时候,江远身边就只会跟着他麾下将士,以及他从军中挑选出来的、信得过的厉害护卫。
只有当战争正式打响,鞑靼大军兵临城下,众人开始一门心思守城之时,他们才能和现役将士一起参与守城之战。
这种时候,不仅他们这种好手好脚的退役将士会重新披挂上阵,就连关隘之内的普通青壮年男子、身有残疾的退役将士,也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甚至如果战事发展到对他们一方相当不利的情况,关隘内的妇人、老人和半大孩子,也都会主动走出家门,顶上战死之人的岗位,帮着输送军需物资、搬抬照料伤者,甚至拿起武器,飞蛾扑火一般与敌人硬拼。
可以说,能生活在边防重镇的,即使是老弱妇孺,也没多少是缺乏血性的。
把所有愿意留下的、有上阵杀敌经验的护卫全都留在紫荆关,谢莞娘带着海棠、小阳以及一群年轻护卫,一起去了她在唐县的其中一座田庄。
那庄子距离明福村和谢家村都很近,一旦她这边闹出大动静,那两边的人都能及时发现端倪,但又因为彼此隔着一段距离,那些目标是她的鞑靼人或者鞑靼细作,在潜伏过来抓她的时候,为了尽可能不惊动当地官府和驻军,大概率不会多此一举的跑去祸害明福村和谢家村。
当然,就算他们脑抽想不开也没关系,因为保定府和隔壁河间府的很多地方都在闹旱灾,谢家村也好,明福村也罢,都已经提前做好了防范流民涌过来烧杀抢掠的准备。
明福村那边,她派去的武师傅这些年收了不少徒弟,这些人和她后期派去保护汪小芝等人的护卫彼此配合,不敢说能打过鞑靼细作或小股鞑靼将士,但在遇到危险时示警、拖延时间、借地利之便与敌人周旋却还是没问题的。
只要他们能拖延个一时半刻,附近驻军就能靠烽火传讯,将潜进来的鞑靼将士,或者自己主动暴露的鞑靼细作,给一个不漏的抓捕或者剿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