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琳博士猛地看向凌疏影,不,是看向她佩戴的通讯器:“这个声音……官?官慧敏?”
“是我。”
院长的声音带着感慨,“毕业典礼后,你就消失了,导师说你接受了某个秘密项目的招募,原来……是去了城邦科学院。”
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
澄光岛与千帆城邦的紧张对峙中,突然插入了一段尘封的私人关系。
伊芙琳博士脸上的错愕缓缓收敛,恢复了几分之前的冷静,但眼神深处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官,没想到会在这里,以这种方式重逢。”
“是的,我加入了城邦科学院。”
“我认为,集中资源,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前沿探索,是应对末世危机最高效的途径。”
她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对于自身选择的坚信。
院长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高效的背后,往往是垄断与牺牲。”
“城邦用粮食和技术卡住无数避难所的喉咙时,可曾想过‘共同生存’?”
“资源有限,决策必然伴随着取舍。”
伊芙琳博士的回答近乎冷酷,“城邦的秩序维持了最大规模人口的存活,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探索像微光研究所这样的地方,获取可能改变局面的技术,同样是为了更广义的生存。”
凌疏影打断了这带着火药味的叙旧,将话题拉回核心:“无论你们的初衷如何,你们的‘保护’和‘研究’已经对我们构成了实质威胁和侵犯。”
“复刻澄光岛场景,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科研的范畴,我需要一个解释。”
伊芙琳博士将目光转回凌疏影,似乎也乐于结束与院长的理念之争。
“环境重构与信息映射,是微光研究所的核心技术之一。”
“复刻特定场景,是验证技术稳定性和保真度的必要步骤。”
“选择澄光岛作为模板,是因为它在浪墟生态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独特性。”
“我们并未意图复制一个活的澄光岛,那没有意义,这只是一个静态的、用于技术验证的模型。”
这个解释听起来合乎科研逻辑,但却无法完全消除凌疏影心中的疑虑。
一个如此精确的复刻,真的仅仅是为了“技术验证”?
“那么,‘第三方’又是怎么回事?”凌疏影追问,“除了我们和你们,还有谁在对这片海域感兴趣?”
伊芙琳博士的表情重新变得凝重:“这正是我们想要弄清楚的问题。”
“近几个月,我们监测到不止一股外部势力在研究所外围海域活动。”
“他们手段专业,行动隐秘,多次避开我们的监测网,采集了大量生物样本,特别是……与近期出现的海洋生物畸变相关的样本。”
“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们与海底某种异常扩张有关。”
“而你们,在这个敏感时刻突然出现,并展现出穿越渊涡的能力,自然会被列入怀疑名单。”
信息在这里交织、碰撞。
澄光岛担忧研究所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