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6章 驱俘攻城(2 / 2)

山城并非建在两百来丈高的山顶,不距地面约十来丈高,前方有一个很大的斜坡,足以展开兵力。

王愔之并未食言,在坡道两侧,有弓弩手和部分步卒攀越而上,也算是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这年头,驱降卒俘虏民夫攻城已经成了惯例,谁也不会拿自己花血本培养出来的精锐之士去爬城墙。

其实历史上的战役,让王愔之最难以理解的便是石堡城之役,唐军是真拿自己的精锐去攻城啊。

若是换了他,肯定分派兵力,去抓捕周边的吐蕃人和游牲部民,驱为先登攻城。

还有高欢折戟于玉壁城下,太急了,完全可以去北周境内抓人攻打。

当然,也有可能是时代的进步,道德水平随之提高,各方有了默契,不再驱使俘虏降卒攻城。

“是高句丽人,如何是好?”

“高句丽是吾国盟友,总不能无端射杀,要不放进城来,增强守城力量?”

“不可,谁知高句丽人是否内应?”

“晋人身为上朝大国,却驱降卒攻城,怎如此歹毒?”

城头一阵议论。

新罗人何曾见过这般残酷的战法?

他们之所以不降,是指望倚坚城固守,晋人久攻不下,必然生乱,届时再联系城外的俘虏,一起发动暴乱,大破晋军。

可是无情的现实击碎了他们的美梦。

即便来攻的高句丽人全部死在了城下,对于晋人,非但不损一根毫毛,还减少了吃粮食的嘴,有益无害。

而他们,物资有限,箭矢、滚石、檑木、沸油、金汁用一点少一点,尤其是守城丁壮只有不足两千。

若有一丝可能,都不愿无谓的和晋人拼消耗,可是他们有的选吗?

“梆梆梆!”

城头梆子声大作。

刹那间,弓矢连发,滚石檑木被推了下来,沿着山坡越滚越快。

“轰!”

一辆冲车被檑木砸中,蒙皮当场炸碎,木架也咣当一声,散落一地,车里的十余人惨死。

陆陆续续,好几辆冲车被毁,还有人躲避不及,被翻滚而下的滚石砸成肉泥,又或者被檑木活活碾死。

高句丽人哭爹喊娘,连滚带爬的往回跑。

却是又是一阵梆子响,

山坡下,密如飞蝗的箭矢,射翻数十人,驱赶着他们回头进攻。

王愔之与他们有一个时辰的约定,只能继续往上冲。

徐道覆倒吸了口凉气道:“此城据天险,城后的高山又有水源,只要粮草充足,几难攻破,新罗人也非不堪啊。”

王愔之点头道:“新罗人损失了万余兵力,而我军可驱使俘虏攻打,错过今次,怕是再难以攻破明活城了。”

众将目中含着期待。

王愔之和他们普及过新罗的历史,从前汉算起,有快五百年了,一座屹立五百年的城池,即便新罗人再是蒙昧,也具备极大的搜刮价值。

战场上,矢石横飞,每时每刻,都有高句丽人身亡,但高句丽也并非一点战斗力全无,统共把数十架飞梯架上城头,曾两次攻上去,又被赶了下来。

一个时辰转瞬即逝。

后阵鸣金收兵。

残存的高句丽人如蒙大赦,撒开腿往回跑,城池下方,留下了千余具尸体。

城头刚刚松了口气,却是鼓声再响。

第二阵,契丹人和燕人,这是从昨夜留下的民夫中筛选出来,约两千余人。

王愔之不是没考虑过把他们编入骑兵,无论燕人还是契丹人,都是天然的骑兵,但是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攻打南燕,再泛海攻慕容熙,用燕人当骑兵很不合适。

不如做耗材,发挥余热。

契丹人倒是可以用,这时代的契丹,还没有形成部族共识,和库莫奚人一样,内部互相侵盗,契丹只是一个族名。

他打算先驱使着攻城,看看是否顺手,好用的话,活下来的打散,编入三幢骑兵,再把多出来的人手编为第五幢。

燕人与契丹人要比高句丽猛多了,在狂猛的攻势下,城内储备的滚石檑木迅速消耗,城头掷出的,居然多了砖瓦房梁。

箭矢也不如先前那般密集。

其实这也正常。

自新罗建明活山城以来,从未被围攻过。

三十年前,倭国息足长姬命大后征新罗,也没有直接攻打明活山城,而是大肆劫掠山城以外的新罗各城。

最终是新罗人失血太厉害,才不得不与倭国签订每年进贡八十船贡品的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