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78章 沈穆夫来(2 / 2)

“仆沈穆夫拜见使君!”

沈穆夫不敢怠慢,恭恭敬敬行礼。

“不用客气,且坐下再说!”

王愔之摆手笑道。

见王愔之之前,沈穆夫压力奇大,毕竟他是真真切切地品尝到了王愔之的手段,一封调令,就让犹豫不决的卢循屈服,可谓大势已成。

换句话说,王愔之就是真龙,天生的帝王相,凡人见到真龙,见到帝王哪有不惊惧的?

既便以曹孟德之能,去觐见落魄的汉献帝都汗流浃背呢,遑论手握雄兵,正处于上升期的王愔之?

要不是运气不好,安帝突然驾崩,让司马德文捡了个便宜,恐怕此时已经坐镇建康录尚书事了。

当然,他和卢循曾分析过,这对于王愔之未必是坏事,在外领军作战,不停地收复故土,渐渐积累大势,将来再回建康行代禅之事,水到渠成。

而不是过早的涉及朝堂权力争斗,将精力耗费在上面。

从这方面来看,刘裕坐镇建康,简直是蠢不可及。

不过两人的根基不一样,王愔之高门甲族出身,不管做什么,即便篡了晋,别人只会觉得理所当然。

就和桓玄代晋一样。

毕竟司马氏的天下是篡夺曹魏而来,你能篡别人,别人为何不能篡你?

无非是桓玄不做人而己,不然这壮美江山就姓桓了。

此时见着王愔之和颜悦色,倒是暗松了口气,称了谢之后,于下首就坐。

有婢女奉上茶水,旋即离去。

王愔之问道:“我调你前来,卢循可有不满?”

沈穆夫忙拱手道:“回使君,卢将军收到调令之后,立即命仆率军前来,非但无有不满,反请仆代话,愿为使君看好江州的家。”

“哦?”

王愔之似笑非笑道:“年前大旱,卢循起兵,未攻会稽,我已感受到了他的善意,今又放你前来,如此甚好,日后自有封赏。

你且安心随我去青州,若立下功劳,亦有厚赏。”

“多谢使君!”

沈穆夫忙称谢。

接下来,王愔之问了些江州的情况。

江州在当时,开发程度还如荆州,大体就是一个个以城池为中心的定居点,这并不是说当地有大量的土人,而是环境恶劣,分布有星罗棋布的沼泽。

要想开发某处,必须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且疫病横行。

王愔之高度怀疑与血吸虫病有关。

可惜的是,现代治疗血吸虫病,多是使用化学合成药品,原生态的中草药几乎只能暂时缓解,并不能根治。

这显然无能为力。

“你给卢循写封信……”

王愔之把钉螺的特征描述出来,让卢循于秋冬季节水浅之时,组织丁役灭钉螺,当然,个人的防护措施要做好。

最起码要穿着皮筒裤才能下水。

并要求卢循尽可能的推广喝开水。

但是做到这点也很难,根源在于烧水要用木柴,而伐薪砍柴是个大体力活,不做饭,只为烧开水就累的要死要活的砍柴不值得。

还得尽量普及煤炉的使用。

如今江东地面,煤炉已经大量普及了,义兴的煤矿,依照找矿法,又多挖出来两处,仅仅是制做蜂窝煤,已经足够使用。

虽然煤炉和蜂窝煤的价格很便宜,可是量大啊,仍是赚取了大量的钱财。

要不是义兴的煤矿控制在王愔之手里,怕是早被高门士族抢了。

不过有煤矿的不止义兴一处,淮南八公山也有地表浅层煤矿,北府军效法王愔之,大量开采。

而煤炉和蜂窝煤又没有技术难度,因此北府军控制的淮南、京口、晋陵、淮陵、合肥一带,也逐渐普及了蜂窝煤和煤炉。

这还只是表面上的便利,更深层次的影响有二。

一是高门士族不产煤,要想用便捷的蜂窝煤,只能拿庄子的物产外出换购,促进了货殖流通。

二是做工的人多了,将人口从低效的土地上解放出来。

不过青壮年仍然种地,多是由老人和妇孺制做煤炉和蜂窝煤,这等于给他们提供了一条挣钱的活路。

可想而知,未来会由量变到质变,渐渐地推动社会形态的变革。

王愔之交待卢循做的事情,便是依照找矿法派人探矿。

江州大体位于现代的江西大部和湖南部分地区,矿藏还是很丰富的,只要用心找,不难找到煤矿和铜铁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