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81章 再抵彭城(2 / 2)

王愔之面色沉了下来。

拓跋氏攻打青州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拓跋氏挟柴壁之威欲灭南燕,不过慕容德实力仍在,又因对当地豪强大量让利,青州全境同仇敌忾,打退了拓跋氏的进攻。

根源在于拓跋珪残暴不仁。

历史上,隆安二年,也就是王愔之穿越来的同年,姚兴攻打襄阳,镇将郗恢遣使向常山王拓跋遵求援。

拓跋遵向拓跋珪请示。

拓跋珪令时任御史中丞崔逞与时任奋武将军、幽州刺史,临渭侯张衮替拓跋遵起草书信予以答复。

当初,郗恢与拓跋遵云:贤兄虎步中原,拓跋珪以该言悖君臣之体,敕崔逞、张衮贬其主号以报之。

崔逞、张衮乃云贵主,拓跋珪大怒曰:使汝贬其主以答,乃称贵主,何若贤兄也!

遂赐死崔逞,降张衮为尚书令史。

之后桓玄代晋,拓跋珪听说司马休之等人要来投奔,心中大喜,只是快到陈留时,司马休之听说了北方名士崔逞被杀之事,不免担心犹豫,又经商议,数人改投南燕慕容德,其余人等投奔姚兴。

拓跋珪得知,责怪司马休之不守信诺,派人去兖州求访,问其缘故,都曰:魏国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附,既而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国。

拓跋珪悔之晚矣。

可如今,青州士人多出了自己这个选择,还会再与慕容德众志成城吗?

王愔之又问道:“拓跋氏何时发兵,又由何人领军?”

张法顺摇头道:“坞堡主所知有限,乃是通过蛛丝马迹判断得出,并无详情,不过,如今的广固城里,剑拨弩张,风声鹤唳。

慕容德与当地豪强大户起了裂痕,因不其豪强献城投降,彼此间互不信任,只是各自都有顾忌,才未火拼摆了。”

王愔之眸中现出深思之色。

很快地,一行人回到刺史府,分主从落座之后,王愔之先向众人介绍了刘穆之与沈穆夫,便道:“无论拓跋氏来与不来,都须料敌从宽。

假设拓跋氏必来,我军是先一步攻取广固,还是待拓跋氏久攻不下,师老力疲之时一举杀出?”

刘穆之眸光闪动,却未吭声,毕竟他对北方的局面不了解,现阶段,还是以听取为主。

季武拱手道:“仆以为,使君可先打探情形,毕竟慕容氏与拓跋氏乃死敌,慕容德若降拓跋氏,必死,而降了使君则未必。

不妨先以大军开赴穆陵关,以待其变。”

“不可!”

张法顺挥手道:“慕容德已没多少兵,而拓跋氏势大,若拓跋氏大举南侵东进,只怕慕容德抵挡不了几日。

纵使我军由穆陵关与不其两面夹击,也未必赶得及,故仆以为,一俟兵马齐至,急速发兵,不可迁延。”

席中,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有人主张敌情不明,先缓一缓,还有人如张法顺一样,主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灭慕容德。

当然,这不存在谁对谁错,只是对战场态势的理解不同。

实则对于王愔之来说,倾向于稳,冒进一次两次可以获胜,可若形成了路径依赖,一次大败就可以将老本输光。

作为主将,需要统筹方方面面,打军事仗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打政治仗。

拓跋氏如果出现了,对于他反而是好事,有了对比,才知道好坏,说不定能把慕容德逼降。

而且他需要和江东人马汇合,毕竟若任由自行突入青州,战场迷路可不是小事,这些都急不来。

不过此话不足以向众将道之,因为主将的风格会影响麾下将领,他不希望众将受他影响,而是依据特长,将来在局部战场上打自己擅长的仗。

王愔之未发现任何意见,只说再议,就着众人散去,又发文给不其的徐道覆,命其大力打探情报。

刘穆之现出若有所思之色,他大体明白了王愔之的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