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是4月16日晚。
与此同时,前线发生了一场改变区域形势的事情。
有一件事是众所周知的,战争与战争游戏的差距比很多玩家想象的要大得多,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差别的要素,一个在于距离,一个在于个体。
大部分游戏为了“游戏性”,会主动的让作战距离缩短从而营造出轰轰烈烈的战斗的氛围感。并且为了缩短各方装备的差距,游戏会尽力平衡强度并做出“特色”。
比如明明的使用同一种弹药的枪械,机枪的单发伤害往往很低,狙击枪的则高出许多;比如同一种火炮同样的人员配置,有些车的装填就是更快,有些车就是有更好的弹药;有的角色在剧情里能扛能打,结果到了游戏里却成了一个辅助......
至于距离......把坦克战距离做成接近于两倍到五倍于于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距离算是一大提高烈度和游戏性的办法,要是真还原现实坦克战,那既没有绕后也没有奇葩阵营,就是主打一个超远距离赶路然后超远距离对轰。
甚至于很多特效都是艺术加工,除非是大量燃烧物爆燃,否则爆炸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火球冲天之类的视觉效果,只有浓烈的外白内黑的毒性烟雾和冲击波......
以上的内容算是吐槽高血压的点,不过从更底层来看则是一项说明,一则这场战斗并不平衡并不理想的说明,一则这是“真正的现实”的说明。
克拉拉的新机体T-80U固然先进到对于这个世界上任何目标都是降维打击,但这并不足以改变战斗走向。
这要放在小说里,多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插入一段超级燃的战斗,把T-80U这个机体的逆天强度给描写出来。
什么一发干穿两台虎王,什么移动中导弹高机打飞机,绕侧穿插打的一整队黑雾抱头鼠窜,然后再来个一个星辰联邦区域防御指挥官这种高级单位作为幕后黑手向她表示折服(或者叫“特别行动指挥官”?),然后撤退,给钱,走上无敌之路......
老实说她们都很期待这样的展开,不过心里也很清楚这种展开显然无异于白日做梦就是了。
克拉拉常常在灵魂网络的通讯里向自己倒苦水,明明自己已经很能打了,几乎无伤击败了不知道多少黑雾,开火踏板踩的脚踝都快要麻木了,为什么自己和自己所在的队伍却一直在节节败退?
这就是事实,现实没有个人英雄。
这就是4月17日发生在B-234高地上的关键战役,被称作“改变莫斯科保卫战结局的战役”的亲历者的体验。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战役的称呼只是艺术的说辞,是关怀着逝者和人类精神的加工后语言。
说是战役有些牵强,因为规模实在撑不起“战役”一词,但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却显而易见。
时间回到4月16日上午。
这时,星辰联邦的飞姬已经进入了战场,而数量庞大的“谢尔曼”复制机体与部分真正的军武姬已在途中。
“复制机体”,是指以军武姬以后的机体克隆建造的产物,其控制单元的技术来源于黑雾,被众多学联抵制。
但它的确很好用,可以有效减少真正的军武姬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