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这话,贾诩眼中闪过一抹诧异。
他设身处地的带入了一下邺城的局面,若是自己处在邺城局面,他恐怕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跑。
眼下他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好奇,好奇潘凤究竟有何妙计:
“温侯,在下斗胆询问潘将军究竟提出了何妙计?”
吕布轻笑一声:“空城计。”
这是他留给潘凤的锦囊妙计。
直接原汁原味的抄袭了大汉王朝最后一位名传千古的丞相(不姓曹)的著名计谋,空城计。
当然,现在的诸葛亮还在琅琊郡当他的世家公子读书呢,没法告吕布的侵权。
也许几十年后,诸葛亮会发出灵魂感慨: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我一直活在吕布的影子里。”
但这都是后话,现在不重要。
吕布也没指望潘凤一定能用空城计忽悠住张燕联军。
忽悠住了最好,忽悠不住他也没什么损失。
啊,唯一的损失可能是潘凤。
当然,这种‘无双上将’损失就损失了,吕布也不心疼,顶多是之后写血书的话要换个人放血了。
吕布跟贾诩简单讲解了空城计。
闻言,贾诩沉默片刻,才凝声开口:
“潘凤将军…对温侯当真是忠心耿耿。”
在贾诩看来,这计策确实有成功概率,但风险同样很高,一旦被识破,潘凤当场就得没。
反正他即便想到这种计策,也不可能自己去实施的。
对贾诩来说,出来当谋士无非是混一口饭吃,玩什么命啊!
什么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在他这更不可能,毕竟再怎么忠心,你死后也进不了人家祖坟不是?
当然,此刻邺城城头上的潘凤不知道贾诩心中所想,如果他知道的话,一定会大声哭喊!
“这不是我的计策啊,都是温侯让我干的!”
“如果有的选,我潘凤打死也不能选这么大风险的计谋啊!”
……
此刻的邺城城下,十万联军中,一骑快马奔至张燕身旁。
来者是一个年少气盛的青年小将,乃是张燕之子张方。
“父亲!”张方指着洞开的城门,语气带着按捺不住的急切:“那吕布如此托大,竟敢大开城门!就算他在城内设下埋伏,又能有多少人马?难道还能比我十万大军更多不成?”
“此刻城门未闭,正是天赐良机!若等他反应过来,升起吊桥,紧闭城门,我等再要攻城,不知要枉费多少儿郎性命!”
“倒不如趁现在,一鼓作气杀进去!难道还怕他吕布一人,能挡住我们千军万马吗?!”
张燕闻言,脸色一沉,立刻厉声呵斥:“住口!你知道什么!吕布之勇,岂是你能臆测的?他既然敢开门,必有倚仗!此事万万不可鲁莽!”
然而,在张燕的心底,另一个声音却在冷静地分析:张方说得并非全无道理。
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就算城内有埋伏,硬冲进去,胜算确实不小。
但是——
关键就在于这个“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