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1章 这把龙椅,你来坐坐看(1 / 2)

开元十八年,春。

御书房内,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已经被填得满满当当。红色的丝线代表着航路,像一张巨网,将所有大陆连接在一起。

项川的手指,在那张网上轻轻划过。他鬓角已有了几缕银丝,但眼神比十八年前更加深邃。

“首辅,你看,这盘棋越下越大,下棋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项川的声音很平静。

他身边的李青,胡子已经全白,身形也有些佝偻,可腰杆依旧挺得笔直。“是啊,陛下。‘地球联邦’的招牌一挂出去,想入伙的有,想拆台的更多。这几年,老臣光是跟那些番邦使节磨嘴皮子,都快磨秃噜一层皮了。”

项川笑了笑,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皇家科学院方向升起的一缕缕试验产生的青烟。“朕这边,也到了瓶颈。电学部的研究,不是光靠朕画几张图纸就能解决的。需要无数次的试验,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血。”

他转过身,看着李青:“朕今年快五十了。再过十年,二十年,朕未必还有精力去管这些朝堂上的琐事。这天下,总得有人接手。”

李青心里一动,躬身道:“太子殿下仁孝聪慧,尽得陛下与皇后娘娘真传。”

“聪慧是聪慧,可他看的都是书本上的道理,没真正下场跟人掰过腕子。”项川走到御案后,拿起一份奏折,“朕打算,从明天起,让昊儿监国。朕退到后面,给他把把关。这把龙椅,也该让他提前感受一下分量了。”

李青心头一震,随即明白了皇帝的深意。这不是退位,这是帝王心术的传承。“老臣,遵旨。”

次日,太和殿。

十七岁的太子项昊,穿着一身略显宽大的太子朝服,端坐在龙椅旁一张小一号的御座上。他的脸庞还有些稚气,眼神里带着紧张,双手紧紧抓着椅子的扶手。

他看着空荡荡的龙椅,又看了看

议程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户部尚书钱谦出列。“启奏太子殿下,南洋吕宋国,以联邦成员国名义,请求我朝拨付三百万两白银,助其修建贯穿其国境的铁路。户部以为,国库虽尚有盈余,但西境大开发、北境新军换装,处处皆需用钱。对外邦之援助,当量力而行,不可效仿前朝万国来朝之虚耗。”

立刻,几名须发花白的老御史站了出来,为首的左都御史刘安躬身道:“钱尚书所言极是。殿下,我大新子民尚有贫苦者,岂能将白花花的银子,尽数掷于海外蛮夷之地?此非仁政之道。”

项昊的脸涨红了。他读过《地球联邦宣言》,上面白纸黑字写着,联邦成员国有义务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刘御史,孤以为,联邦之精髓,在于互通有无,共同富裕。今日我们助吕宋,明日吕宋便是我大新之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殿下!”刘安提高了声音,打断了他,“此乃长远之利,难解燃眉之急!国库一分一毫,皆是民脂民膏,岂能轻言付出?还请殿下三思,切莫因小失大,动摇国本!”

“臣等附议!”

一片附和声响起。项昊被这股气势压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他们的说法不对,可偏偏又句句在理,他找不到一击致命的反驳点。他求助似的看向御座最前列的李青,老首辅却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最后,项昊只能憋出一句:“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后,项昊几乎是逃回了东宫,连晚膳都没用,就一头扎进了御书房。

项川正在里面看一份电学部的报告,见儿子垂头丧气地走进来,也没抬头,只是问:“怎么,第一天就被人将了军?”

项昊把今天朝会上的事一说,末了,愤愤不平地道:“父皇,他们分明是强词夺理!联邦规矩是您定下的,他们为何要反对?”

“他们不是在反对规矩。”项川放下报告,终于抬眼看他,“他们是在试探你。试探你这把椅子,坐得稳不稳。你越是跟他们讲道理,他们就越是觉得你软弱可欺。”

项昊愣住了:“那……那该如何?”

“朕问你,咱们大新,如今最让那些老家伙们摸不透,也最让他们害怕的东西,是什么?”

项昊想了想,答道:“是……是皇家科学院?是新军的火器?”

“都不是。”项川摇摇头,“是《新朝日报》。是民心。”

项昊似懂非懂。

这时,皇后唐玉音端着一碗莲子羹走了进来,放到项昊面前。“先喝点东西润润嗓子,喊了一早上,都哑了。”她柔声说,随即看向项川,“你又在给他出难题。”

项川笑了:“这是他自己的难题,得他自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