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5章 朱煐杀疯了!(2 / 2)

看到朱棣脸上这副表情,朱煐心中却是暗爽不已,几乎要欢呼雀跃。

让你丫的想跟我和解!还想化干戈为玉帛?

你这要是跟我握手言和了,我这精心准备的“底牌”岂不是要失效了?

在我全盘的计划中,你燕王朱棣可是我未来完成那个坑爹任务最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绝对不能出现差错的“保险”!

朱煐心心念念的,便是那个所谓的“长生任务”——为家国天下而被君主所杀。这任务听起来崇高,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他早已盘算过,大明开国后的前三任皇帝,分别是朱元璋(洪武)、朱允炆(建文)、以及眼前的燕王朱棣(未来的永乐)。

穿越过来这一个多月,他本以为在史书记载中脾气暴躁、动辄杀人的朱元璋手下,找个机会“求死”应该很容易,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他明明每次都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各种踩雷、顶撞、甚至堪称“作死”的行为层出不穷,可偏偏就是死不掉!眼前这个老朱的脾气,和明史里记载的那个容易暴怒、杀伐果决的开国皇帝压根全然不同!

老朱的脾气好得吓人,容忍度之高,常常让朱煐感到匪夷所思!

而每次想到这里的时候,朱煐都不得不在心里再一次默默地、狠狠地诅咒一遍那些编纂《明史》的大清朝的狗屎玩意儿!

这明史里记载的老朱,和自己眼前活生生的老朱,脾气性格的差距简直大到离谱!

这完全就不是同一个人嘛!

你们这些修史的混蛋,就不能尊重一下客观事实,少搞点抹黑前朝的艺术加工吗?

这不是坑爹吗!朱煐每每想到自己明明对明史还算比较了解,可关键时刻里面的内容却频频出错,就感觉一阵蛋疼菊紧,郁闷得想要骂娘。

这就好像一个学生,平日里辛辛苦苦做的习题,而这个习题的题型也确实出现在了大考里,结果临到考试你才发现,平时做的那些习题,连参考答案都是错的!

这让人怎么玩?朱煐简直想冲到几百年前,揪着那些清朝史官的领子问问,你们到底有没有一点职业操守!

........

朱棣面色阴沉如水,不过他的目光并没有死死盯在让他受辱的朱煐身上,反而是带着一股压抑的怒火,落在了一旁正得意洋洋的秦王朱樉身上。

该死的老二!

肯定是他!

指定是这混蛋天天在朱御史耳边造谣生事,编排老子的不是,说什么本王有野心、要造反之类的屁话,才让朱御史先入为主,形成了刻板印象,从而对本王产生了如此深刻的敌意!

对于朱煐本人,朱棣心里反倒没有升起多少恨意。这就不得不说到“人设”的关键性了。

朱煐的人设,从他一出现在朝堂上,就是无比的刚正不阿,甚至是“混不吝”,看谁不爽就喷谁,上到亲王,下到普通官员,几乎是无差别攻击。

正因如此,无论是朱棣还是其他的官员,在经历了朱煐一次次不分对象的怒喷之后,实际上大家潜意识里都已经慢慢习惯了,甚至将他的这种行为看成了某种“正常操作”。

这就好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正常人无缘无故朝你吐口水,你肯定会觉得对方是在故意针对你、侮辱你,必然会找他算账。可如果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见人就吐口水的疯子朝你吐了口水,你虽然也会感到恶心和晦气,但心里反而不会觉得对方是在特别针对你,因为你知道,他对所有人都这样,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为模式。

而朱煐在众人眼中,某种程度上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规则之外”的角色,他的攻击性,被他的“人设”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

........

朝堂之上一时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百官们个个战战兢兢,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这会儿朱煐风头正盛,气势如虹,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被这个“疯子”给盯上,成为他下一个喷击的目标。

朱棣低着头,独自沉浸在郁闷和对朱樉的愤恨之中。

而此时,坐在大殿角落,作为商贾代表第一次有幸参加朝会的胡老三,他的那颗小心脏却已经砰砰狂跳,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

他胡老三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商贾,在大明,商贾属于贱籍,平日里连官府衙门都得点头哈腰,何曾见过这般剑拔弩张、亲王都被骂得不敢还口的朝堂场面?

这一次他能站在这里,纯粹是因为他在筹措银两这件事上立下了大功。他不仅自己咬牙捐出了三十万两,拿下了稷下学宫的首个入学名额,更重要的是,他在商贾圈子里的大力宣传和鼓动,产生了强大的“羊群效应”,直接一次性为朝廷聚拢了四百二十七万两巨款!

加上之前商贾们托他探路时送的六万两“礼金”,总额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四百六十三万两!

在这桩天大的功劳里,胡老三出的力,除了总策划朱煐之外,无人能及!如果说朱煐是运筹帷幄的统帅,那他胡老三就是冲锋陷阵、执行完美的先锋大将!正因如此,他才有此殊荣,能够以商贾之身,代表整个商人群体站在这奉天殿上。

而此时的胡老三,除了极度的紧张和惶恐之外,内心深处更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是的,他相当地激动!

亲眼目睹了朱煐在朝堂上睥睨群臣、连燕王和陛素的两个字来形容——牛逼!简直太牛逼了!

看着朱煐挥洒自如,喷得燕王哑口无言,连皇帝的说情都敢直接拒绝,胡老三虽然看得心惊肉跳,冷汗直流,但骨子里却着实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爽快!仿佛自己也跟着扬眉吐气了一般。

果然,传言丝毫不虚!朱御史是真的将自身性命视如粪土!

由此,胡老三不由得又想起了昨夜朱煐私下向他提及的,要他准备银钱去做一桩“买卖”的事情。现在想来,这哪里是什么索贿?这分明是........胡老三的心跳得更快了。

以朱御史这般连性命都视作粪土的刚正性子,他会贪图钱财?钱财在他眼里,恐怕连粪土都不如!他怎么可能向自己索贿?这根本说不通!

在亲眼见证了朱煐今日朝堂上的绝世风采之后,胡老三心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昨夜向自己要钱的,表面上看是朱御史,然而实际上,这背后定然是陛下的意思!

是陛下需要通过朱御史这条线,来办一些不方便明说的大事!

所以说........

咱胡老三,不知不觉间,也成了为陛下办事的人了?

咱老胡,也算得上是陛下的半个心腹了?一想到这种可能性,胡老三就激动得浑身发抖,感觉眼前一片光明,家族的命运似乎都要因此而改变了!

........

这场一波三折的朝会,最终还是“顺利”地接近了尾声。

虽然中间出现了朱棣求官、朱樉搅局、朱煐怒斥等一系列小插曲,但老朱最初的主要目的,可以说是圆满达到了——那就是狠狠地显摆了一下他的大孙子朱煐!

老朱虽然至今还不敢与朱煐相认,心中始终担心朱煐会因为多年的流落之苦而怨恨自己、不肯认自己这个爷爷,可这丝毫妨碍不了老朱内心那份与有荣焉的骄傲和暗爽。

看着满朝文武,包括自己那几个儿子,看向朱煐时那震惊、敬畏、甚至带着些许恐惧的眼神,老朱就觉得通体舒泰,比自己打了胜仗还要开心!

这就是咱老朱家的种!是咱朱元璋嫡亲嫡亲的大孙子!

就算从小流落在外,没有享受过一天皇孙的尊荣,可他依旧如此优秀!如此耀眼!如此的不凡!

一己之力,在短短数日之内,为朝廷筹措到数百万两白银,解决燃眉之急,这种能力,这种手段,放眼古今,又能找出几人?

在老朱心里,这简直比诸葛武侯那传奇的“草船借箭”还要厉害无数倍!借箭只是巧计,而咱大孙这可是实打实地变出了真金白银!是安邦定国的实在功劳!

......

朝堂之上,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每一个派系,无论是根深蒂固的淮西勋贵,还是盘根错节的浙东文官,亦或是其他若即若离的势力,都有着各自不可告人的心思。

每一个能站在这奉天殿内的官员,无一不是历经宦海沉浮的人精,他们心中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每一个眼神交换,每一次看似随意的站位,都可能蕴含着深意。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就是复杂的博弈,而在这洪武朝的权力中心,人精与人精之间的相处和较量,其复杂程度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寻常人若是误入此等天局,恐怕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弄不明白,便已成了他人棋盘上的弃子。

凉国公蓝玉,自从那日被朱煐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点醒,认清了自己“功高震主、必死无疑”的绝境之后,上朝便一直十分低调。

他收敛了往日的骄纵之气,尽可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几乎成了朝堂上一个不起眼的背景板,若非那身国公袍服,几乎无人会特意关注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明第一军神。

堂堂凉国公,如今却落得这般无人问津的境地,不可谓不凄凉。但蓝玉内心却反而乐得如此,他本就不想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尤其是龙椅上那位陛下的注意。

他现在处境之险恶,如同走在万丈悬崖的钢丝上,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正如朱煐先前毫不留情指出的那样,无论未来是老朱选择让嫡次孙朱允熥上位,还是选择更得文官支持的朱允炆登基,他蓝玉都难逃一死!

倘若上位的是朱允炆,老朱必然会担心,蓝玉作为朱允熥的亲舅姥爷,手握军中重权,会不会在将来某个时刻悍然发动政变,直接扶植拥有嫡出血脉的朱允熥上位?

以蓝玉在军中的巨大威望和掌控力,这种可能性绝非杞人忧天,他完全有这个能力!

而倘若上位的是性格相对懦弱的朱允熥,老朱则更要担心,年幼且性格不够强势的少帝,能否压得住蓝玉这头功勋卓著的猛虎?届时朝中无人能与之抗衡,外戚权重,主少国疑,蓝玉岂不就成了汉末曹操、梁冀那般权倾朝野、威胁皇权的巨患?

所以,无论怎么看,蓝玉都是一个在新旧君主交替时必须被清除的“不稳定因素”。

这个局,在蓝玉看来,几乎就是无解的死局。他曾想过急流勇退,上书请辞,交出兵权,归隐田园,但奏章递上去却如石沉大海,未被准许。蓝玉几乎已经认命,只等着那不知何时会落下的屠刀。

然而今天,目睹了朱煐在朝堂上翻云覆雨、连燕王和陛下都敢硬顶的惊人表现后,蓝玉那颗原本死寂的心,却不由得有些蠢蠢欲动起来,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光。

“中兴侯........中兴侯........”蓝玉低着头,用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喃喃自语,那双原本有些灰败的眼睛里,逐渐闪烁起异样的光芒,如同即将熄灭的炭火被重新吹入了氧气。

“中兴”这两个字,意义非凡!这代表了陛下对朱御史寄予了何等深厚的期望,是希望他能辅佐君王,使大明中兴盛世啊!而这位朱御史的手段又是如此强悍莫测,一己之力便能在短时间内筹措到近五百万两的巨款,解决朝廷燃眉之急,谁能保证他没有其他更厉害、更惊人的手段尚未施展?

若是........若是朱御史能展现出比咱老蓝更强悍、更让陛下倚重的能力,让陛下觉得,朱御史完全有能力在将来制衡、甚至压制住咱老蓝的话........

想到此处,蓝玉眼前猛地一亮,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脑海中的迷雾!

倘若情况当真能如自己所想的这般发展,那或许........自己就不用死了?这看似铁板一块的死局,竟然出现了一丝裂缝!

蓝玉深知,朝堂之上,讲究的是一个制衡之道。之所以自己的局面是必死之局,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太过突出,达到了“一人独大”、无人能制的危险境地。满朝文武,但凡是资历、威望和能力能勉强与自己匹敌的,如徐达、常遇春等,要么早已去世,要么也已垂垂老矣,不堪重负。

放眼整个朝堂,淮西勋贵集团大多以自己马首是瞻;

而那些文官集团的官员,除了耍耍嘴皮子、搞搞党争,在真正的实力面前毫无作用。无论自己再如何低调,如何装聋作哑,可一旦陛下龙驭上宾,新帝年幼,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整个朝堂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就是自己说了算,这是毋庸置疑的实力体现!自己在军中的根基更是深厚无比,完全具备发动兵变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任何一位新帝,尤其是年幼的新帝而言,自己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存在。为了江山稳固,老皇帝在离世前,怎么可能不替子孙除掉自己这个最大的隐患?

可倘若,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能力更强、手段更高、并且同样能获得陛下信任和民间威望的人横空出世!这个人能够迅速崛起,形成足以与自己分庭抗礼的势力!那么,朝堂的格局瞬间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一人独大”的危险局面,转变为“两强并立、相互制衡”的稳定结构!到了那时,自己非但没有了威胁,反而成了制衡另一方的重要力量!新帝和托孤重臣不仅不会杀自己,反而需要留着自己,用来牵制那个可能威胁皇权的“新贵”!

没错!在蓝玉看来,这个有可能拯救自己性命的人选,有且仅有一个——就是朱煐!

但是,想要达到能与蓝玉分庭抗礼的程度,绝非易事。这需要建立几乎与蓝玉等同的不世功勋,以及相匹配的能力和资历。而蓝玉的功绩有多大?他是跟着陛下打天下的开国元勋!

是逢战必胜、勇冠三军的先锋大将!他戎马一生,北征沙漠,南定云南,几无败绩!他的资历,深得吓人!这也是为何如今无人能制衡他的根本原因——能和他对标的老兄弟,基本都已作古,剩下的也已是风烛残年。

资历和威望是需要时间累积的,想要在短时间内追上蓝玉,简直是痴人说梦。原本这是一条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死路。

可偏偏........朱煐近期的操作,让蓝玉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曙光!

短短数日,聚财近五百万两!这种手段,在蓝玉看来,简直神鬼莫测!这能力,不比咱老蓝在战场上砍杀敌人牛逼数倍?这是安邦定国的实打实的大功!

现在朱煐唯一欠缺的,就是像蓝玉这样用时间和战功堆积起来的威望。但威望这东西,对别人来说难如登天,对眼下的朱煐而言,却可能易如反掌!

眼下湖广正在经历大灾,这数百万两赈灾银粮一旦落实下去,救活了无数百姓,只要稍加宣传引导,蓝玉完全可以想象,那些因朱煐而活命的湖广百姓,将会对朱煐感恩戴德到什么程度!

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年代,救命之恩,重于泰山,百姓们是会立长生牌位,世代铭记的!朱煐的民间威望,必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涨!

能力比自己强,威望眼看也要起来,背后还有陛下显而易见的鼎力支持........啧啧啧,这要是真能形成气候,追上甚至力压自己一头........那眼下自己所面临的这个十死无生的绝局,岂不是就能迎刃而解了?

蓝玉越想,心中越是兴奋,仿佛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而且这根稻草看起来还异常结实!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自己苦思冥想了那么久,都找不到破局之法,结果........这朝局风云变幻,竟然莫名其妙地给自己送来了一线生机?

咱这条老命........或许真的能保住了?

凉国公府上下,也不用担心被抄家灭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