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2章 这就发达了?(2 / 2)

如此阵容让他们信心倍增,觉得成功在望。

就光从高层的纸面实力上而言,燕王府学宫和稷下学宫几乎没有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胜一筹,这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觉得这个学宫一定能办成。

不少商贾们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而宣传也是同样模仿着稷下学宫的宣传,目标也是商贾,希望能吸引他们的投资,为学宫筹集足够的资金,确保学宫能够顺利开办。

这个策略显得很是明智。

不过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是赚的最多的,所以燕王府学宫的收益,应该是不如稷下学宫,这是黄子澄最初的判断,觉得能够达到稷下学宫的一半就不错了,不能期望太高。

稷下学宫第一天胡老三带着整整三十六万两银子上门,买下第一个名额,这个数字令人震惊,也让他们对燕王府学宫的期望值提高了不少,觉得应该也不会太差。

稷下学宫的先例让他们有了参考,心中有了底。

按照这个来比较的话....

黄子澄心中稍稍思量后抬头看向朱棣,开始在心里重新估算可能的数字,觉得应该不会太低,但也不会太高。

估算过程让他很是专注,眉头微皱。

此刻朱棣正笑呵呵地看着黄子澄,眼神中带着几分期待,似乎在等待一个有趣的答案,想看看他们能猜到多少,觉得这个游戏很有意思。

"燕王,今日我猜商贾送来十五万两银子左右,可对?

"

黄子澄说完目光就死死盯着朱棣,试图想要从朱棣的表情里看出什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想从中找到一些线索,判断自己猜得对不对。

这个举动显示了他的急切,也显示出他的认真。

十五万两,是黄子澄在心中盘算过好几遍之后得出来的数据,他觉得这个数字比较合理,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应该差不多。

这个数字在他看来很稳妥,不会太离谱。

稷下学宫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在第一天的宣传之后胡老三主动上门送上整整三十六万两银子,其中六万两是代表所有商贾上门拜访朱煐送的礼金,剩下三十万两是用来购买稷下学宫入学名额的钱。

这先例是他们重要的参考,也是他们判断的依据。

燕王府学宫作为后来者,收费应该是不如稷下学宫,那么原本三十万两一个的名额打个对折,这总差不多了吧?

黄子澄觉得这个推断很合理,应该不会错。

这个推断显得很有道理,也符合常理。

黄子澄心中是这般想的,他觉得这个推断合情合理,应该不会差太多,十五万两是个很稳妥的数字。

这个想法让他对自己的猜测很有信心,觉得八九不离十。

所以他才猜了个十五万两,觉得这个数字应该八九不离十,不会相差太大,朱棣应该会点头认可。这个期待让他心跳加速,手心微微出汗。

齐泰也不由看向了朱棣,眉头微微皱起,显然也在心里做着同样的计算,得出的结论和黄子澄差不多,觉得十五万两是个合理的数字。

他们更加确信,相视一笑。

他心里头的想法和黄子澄差不多,所猜测的数字也是十五万左右,两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判断基本一致,都觉得这个数字比较靠谱,不会太离谱。

毕竟有稷下学宫这么个参考物在么,这个对比很直观,让他们有了一个清晰的参照标准,不会盲目猜测。

这个参照物给了他们很大帮助,让他们有了判断的依据。

......

"哈哈哈哈。

"

"慢说,走走走,我们去书房议事。

"

朱棣大笑着带路前往书房,衣袖随风摆动,步伐轻快,显得心情极好,似乎有什么大喜事。

朱棣的反应让他们更加好奇,迫切想要知道真相。

黄子澄和齐泰互视一眼,看着朱棣的背影,眼睛不由一瞪,隐约的,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了脑海里,这个想法让他们不由得心跳加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太保守了,是不是低估了实际情况。

这个想法让他们既期待又忐忑,心情复杂。

倘若当真是十五万两,朱棣在这里估摸着就直接点头说了,何必到书房?这个举动让他们觉得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可能比他们想的要好得多。

要从这庭院换成书房,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个数字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需要在一个更私密的环境下讨论,不能在外面随便说。

黄子澄不敢继续往下想去了,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过大胆,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好的结果,觉得不太可能。

这个念头让他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多了。

太离谱了!

难不成这第一天燕王府学宫开办收到的钱能与稷下学宫当日第一日收到的钱一样?这简直不可思议,完全超出常理。这个想法让他觉得太过夸张,不切实际。

不可能啊。

这稷下学宫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哪怕燕王府学宫的高层阵容不弱于对方,手段用的也是和对方一般无二,也绝没有超越对方的道理!

黄子澄在心里反复思考着,觉得自己的猜测可能太过乐观了。

......

带着疑惑,黄子澄和齐泰还是跟上了朱棣的脚步,三人穿过庭院向书房走去,各怀心事,都在想着接下来会听到什么消息。

这个等待的过程让他们倍感煎熬,时间仿佛过得特别慢。

朱棣已经回京月旬,对这座临时府邸也已经熟悉,不再像刚来时那样陌生,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他们稍微放松了些,不再那么紧张。

这府宅原本不是燕王府,只是一座普通的官员府邸,规模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小。

真正的燕王府在北平,在朱棣的封地,那才是他真正的家,那里的王府更加气派,更加宏伟。

每一个王爷就藩之后才会在其封地上修筑一个王府,这个才是真正崭新的独属于王爷的王府,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着王爷的权势,不容小觑。

而至于京城的所谓王府,其实就是选一个原本就有的大宅院,换个牌匾而已,规格和规制都远不如封地的王府,只是临时居所,不必太过讲究。

朱棣刚回京的时候如今的这挂着燕王府牌匾的宅院已经有阵子没有住人了,杂草丛生,灌木、杂草和藤蔓几乎将府宅里的小道给覆盖,显得十分荒凉,需要大力修缮,才能住人。

找人一番修剪打扫之后这燕王府才清朗起来,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变得整洁有序,不再那么破败。

而这书房也是如此,朱棣住进来一个月了,书房里的异味自然早就散去,里面空置的书架也都换成了朱棣平日里要看的书籍,显得很有生活气息,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冷清,有了人气。

书房里早就已经点亮了灯火,檀香也早就点燃,青烟袅袅,整个书房都充斥着一股子檀香的香味,书案上还摊着几本翻开的书册,显得很有文人气息,看得出朱棣平日经常在这里读书,是个勤学之人。

朱棣关上门窗之后,看向黄子澄和齐泰,脸上的笑容更盛,几难以掩饰,连说话的声音都带着几分雀跃,显然心情极好,有什么好消息要分享。

"看王爷的这意思,今日收获,远超想象?

"

黄子澄看着朱棣,再也忍不住了,这个问题在他心里憋了一路,现在终于问了出来,不想再等待。

路上的时候他的心里头就已经百爪挠心,十分难耐,恨不得立刻知道答案,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他心头,让他坐立不安。

这一到书房之后,当即问出了心中怀揣了一路的疑惑,语气中带着急切,想要立刻解开这个谜团,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齐泰的目光也落在朱棣的身上,手指不自觉地握紧了,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同样很想知道答案,不想再猜测下去。

紧张让他的掌心微微出汗,心跳加快。

黄子澄和齐泰都是朱允炆的心腹,眼下更是代表朱允炆和朱棣合作,这件事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朱允炆的未来,不能有丝毫马虎。

燕王府学宫可不仅仅是朱棣的,还是朱允炆的,倘若真如猜测一般,收获远超想象,那对于朱允炆而言,也是一桩大好事!能大大增强他的实力,让他在朝中更有话语权,地位更加稳固。

是以黄子澄和齐泰此刻都目光灼灼地盯着朱棣,等待着那个令人期待的答案,心情既紧张又期待,既怕失望又盼着好消息。

复杂的心情让他们难以平静,坐立不安。

......

夜晚并不宁静。

书房外,蝉鸣蛙叫声不绝于耳,更显得室内格外安静,这种反差让人更加专注,不会被外界干扰,可以专心思考。

这环境让他们更加投入,全神贯注。

月光洒在门外的小道上,夜风吹过,透过门窗的缝隙吹进书房,引得烛火也不由随着进来的风左右微微摇摆,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让人心神不宁,难以平静。

这氛围让他们更加紧张,心跳如鼓。

朱棣迎着黄子澄和齐泰的目光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个动作虽然简单,却包含了很多信息,让他们更加确信有了好消息,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

这个确认让他们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而后他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崭新的账本,纸张还带着体温,显然是一直贴身保管,十分重视,不会轻易示人。

"这是今天刚入的账,你们看看。

"

朱棣没有回答具体今天收到了多少钱,而是直接将早就准备好的账本交给了黄子澄和齐泰,这个举动更增加了悬念,让他们更加好奇,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结果。这个举动让他们更加急切,心跳加速。

而此时的黄子澄和齐泰已经迫不及待了,赶忙拿过账本翻看,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呼吸都些急促。

这种激动的心情让他们难以自持,几乎要叫出声来。

账本是今天刚做的,燕王府学宫也是今天刚开,账册很是简单,只有一个进项,一目了然,不会产生任何歧义,让人一眼就能看懂,不会有什么误会。

这个简洁的账本反而增加了悬念,让他们更加好奇。

显然这个进项就是今天从商贾手里弄到的钱了,这个数字将决定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关系到他们的整体布局,不能有丝毫差错。

两人更加紧张,手心全是汗。

黄子澄翻开账本,只是一看就当场愣在了原地,手指微微发抖,连呼吸都停滞了一瞬,完全被眼前的数字震惊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此反应显示出数字的巨大冲击力,让他一时反应不过来。

他猛地抬头看向朱棣,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觉得这不可能是真的。

震惊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嘴唇微微颤抖。

一旁的齐泰也瞬间注意到了黄子澄此刻的异常,从黄子澄手上拿过账本,只看了一眼,顿时变成了和黄子澄一般,当场怔在了原地,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整个人都僵住了,仿佛被施了定身法,动弹不得。

齐泰同样的震惊,让他也一时难以接受。

"这...

"

齐泰抬头看向朱棣,一脸震惊,声音都有些变调,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个反应显示出他内心的震撼,让他几乎要晕过去。

"五...五十万两?

"

良久之后,黄子澄才结结巴巴地吐出了一句话,声音都有些发颤,这个数字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让他一时难以接受,觉得像是在做梦。

这个数字让他们难以置信,仿佛天方夜谭一般。

齐泰此刻整个人也已经呆住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变成了一尊雕像,完全被这个数字震撼到了,脑子一片空白。这

朱棣脸上再也难以压抑住笑意,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个结果显然让他非常满意,完全达到了他的预期,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

"怎么...怎么会?

"

黄子澄看向朱棣,满脸的困惑,眉头紧紧皱起,他完全无法理解这个数字,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

"意料之外吧?

"朱棣微微一笑,而后坐下,神态从容,显然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并不觉得意外。这

桌上放着的是一本春秋,朱棣将摊开的春秋收起归置到一旁,而后抬头冲黄子澄道:

"既在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这个解释显示出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显示出他的智慧。

朱棣的这话让黄子澄一愣,旋即也就明白了朱棣言语中的意思,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仔细分析这个结果的原因,觉得朱棣说得有道理。

也对,当初朱煐重开稷下学宫的时候一日之内从胡老三手中收了三十六万两银子,固然是第一个吃螃蟹不假,可第一个吃螃蟹也就意味着这些商贾都在观望,都不敢出手,担心有风险,不敢轻易尝试。

而眼下有稷下学宫珠玉在前,燕王府学宫一开,虽然有不少大商贾在胡老三的拉拢下坚定站在朱煐一方,可天下商贾何其多?不可能全部被拉拢,总有一些商贾会选择不同的方向,不会全都跟着朱煐走。

终究是有不少商贾觉得是个机会,一听到风声立刻就上门拜见,生怕错过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想要抢占先机,不愿意落在人后。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燕王府学宫入学名额的定价!

为了能够尽快弄到钱,朱棣将燕王府学宫入学的一个名额价格设定在了五万。

他想的很简单,用最快的速度拿到成绩,这样一来就能和老朱那边交代,证明自己的能力,让老朱看到他的价值,认可他的努力。

再者,稷下学宫已经将应天府最顶尖的一些商贾绑定在了战车上,不是每个商贾都能掏出几十万两银子的,为了避免放出名额无人问津的情况出现,朱棣将名额定在了五万两,这个价格相对亲民,让更多的商贾有能力参与,不会望而却步。

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短短一天的时间居然就直接卖了十个名额!

这个结果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让他喜出望外,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