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5章 秦王发现了盲点!(1 / 2)

朱樉说出的这一番话,让站在他面前的朱棡、蓝玉以及年纪尚小的朱允熥都不由自主地愣了一下,一时之间没有立刻反应过来,每个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呆呆地站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回过神来,眼睛眨了眨,仿佛刚从梦里醒来。

他们的眼神都有些发直,直勾勾地看着朱樉,仿佛没有听清他刚才说了什么,连呼吸都变得轻缓了许多,胸口只有微弱的起伏,空气似乎也凝住了。

朱棡微微低下头,脸上露出思考的表情,眉头轻轻皱起,一只手不自觉地摸着下巴,似乎在心里反复琢磨着朱樉话里的意思,想要从中找出什么关键的信息,他的目光在地面上游移。

他的手指在下巴上轻轻摩挲着,眼睛微微眯起,整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连窗外树枝被风吹动的声音都没有听见,那沙沙的声响本该很清晰,此刻却完全进不了他的耳朵,他的世界只剩下自己的思考。

………

蓝玉同样也像是被这句话触动了什么,脑海中隐约闪过一些念头,仿佛捕捉到了什么重要的信息,眼睛微微睁大,嘴唇轻轻动了一下,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闭上了嘴,把话咽了回去。

他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显然内心并不平静,手指无意识地捏住了衣角,把那块布料揉得有些发皱,指尖都微微发白。

可是当他静下心来,仔细地反复思量,把朱樉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心里过了好几遍,却依然没能想明白其中的关键之处,总觉得还隔着一层薄薄的纱,看不真切,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雾里看花,明明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让他心里空落落的。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额头上甚至出现了几道浅浅的皱纹,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苦恼,嘴角也微微向下撇着,整张脸都写满了困惑。

……….

“老二,你听我说,老四他的燕王府学宫确实是以五万两银子一个名额的价格在售卖,这一点和我们稷下学宫一个名额要价四五十万两确实完全不同,可是你要知道,我们卖出去的名额数量很少,而他卖出去的名额却很多啊。”

朱棡抬起头来,目光直直地看向站在对面的朱樉,不自觉地微微皱起了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和疑惑,声音也比平时提高了一些,显示出他内心的困惑,他的手指微微发抖。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又缓缓松开,指尖在掌心留下了几道浅浅的印子,那些红痕慢慢消退,但心里的疑虑却没有散去。

蓝玉在一旁听着,也是十分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即开口补充道,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手臂在空中挥动。

“是啊,燕王那边一口气卖出了一百个名额,可我们这边仅仅卖出了十个名额,这样算下来,他们总共筹集到的钱财甚至比我们还要多出一些呢。”

他的手指在空中划着圈,试图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眼神中带着认真的神色,目光在朱樉和朱棡之间来回移动,注意着两人的反应。

朱樉此刻心里头却是不由得暗暗感到一阵爽快,那种感觉就像是炎炎夏日里喝下了一碗冰镇的酸梅汤一般,从喉咙一直舒爽到心里,让他整个人都精神为之一振,脊背也挺直了。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眼睛里闪烁着愉悦的光芒,连带着整个人的姿态都放松了许多,肩膀不再那么紧绷,显得从容不迫。

他颇有一种周围的人都沉醉在迷惘之中,唯独自己一个人清醒地洞察了真相的优越感,这种感觉就像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山下迷茫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自豪。

他的背脊不自觉地挺直了一些,整个人都显得更加精神,脸上也多了几分自信的神采,眉眼间透着一种了然,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过美妙了,让他忍不住想要多享受一会儿,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眼睛都弯了起来。

他的手指在衣袖里轻轻敲击着,节奏轻快,仿佛在打着什么欢快的节拍,那细微的动作只有他自己能感觉到,心里也跟着哼起了小调。

朱樉脸上带着笑容,慢慢地开口解释道,语气平和而从容,声音稳定而清晰。

“老三你因为入京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对有些事情可能不太了解,而凉国公你呢,虽然一直在京城,却也不一定清楚这其中的利弊关系。”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确保每个人都在认真听他说话,眼神里带着诚恳。

“本王现在想要问你们一个问题,我们稷下学宫只卖出十个名额,是因为我们想要卖更多的名额却卖不出去吗?”

朱樉提出的这一句话,顿时把站在他面前的朱棡和蓝玉都给问得愣住了,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答,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困惑,嘴巴微微张开。

他们的嘴唇微微张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等待着朱樉接下来的话语,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声。

“自然不是这个原因,朱大哥之前曾经明确地说过,之所以只卖出十个名额,是为了把剩下的名额留给后面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们不能做出那种竭泽而渔的事情来。”

站在一旁的朱允熥这时开口回答道,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清晰,带着孩子特有的稚嫩。

他的小手紧紧攥着衣角,脸上带着认真的表情,眼睛睁得圆圆的,显得十分专注,生怕自己说错一个字,小脸都绷紧了。

他曾经亲耳听到张平向朱煐提出过这个问题,而当时朱煐就是这样毫不犹豫地回答的,语气十分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在回忆当时的情景,连带着声音也提高了一些,带着孩童特有的清脆,在房间里回荡。

朱樉听到朱允熥的回答,立刻高兴地拍手笑道,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色:“对啊!说得一点都没错!”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赞许。

他的手掌拍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响亮,回荡在空气中,惊起了几只窗外的飞鸟。

“实话跟你们说了吧,除了不能竭泽而渔这一点之外,其实当初中兴侯还有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考量。”

他的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几分神秘,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分享什么重要的秘密,眼神也变得深邃起来,吸引着众人的注意。

“你们要知道,这大明的天下,终究还是以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为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那些四处行商的商贾!”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桌面上,发出笃笃的声响,每一下都像是在强调他话语的重要性,那声音不大却很有分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商贾们本来就已经身怀巨大的财富,如果只是少量的商贾通过这种方式去除贱籍也就罢了,但若是大量的商贾都能够跳出贱籍,那么天下的百姓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纷纷跑去从商,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情况就会变得非常糟糕了........”

是的,朱樉忽然想到了当日在皇宫之中时朱煐和老朱曾经说过的那一番话,那些话此刻清晰地回响在耳边。

他的眼神变得深远,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重要的时刻,连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更加凝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让人不敢轻视。

他当时就默默地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眼下灵机一动,瞬间就想到了破解当前局面的关键所在,就像是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照亮了他的思绪。

他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整个人都焕发出一种光彩,连说话的声音也充满了力量,不再像之前那样温和,而是带着一种斩钉截铁。

而朱樉此刻说出的这些话,也让站在他面前的朱棡和蓝玉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的房间里点燃了一盏明灯,顿时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的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了一些,想要听得更仔细,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呼吸也变得略微急促,胸口明显起伏。

……….

朱棡和蓝玉不由自主地开始顺着朱樉提出的思路去认真地思考,两人的表情都变得严肃起来,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深入思索这个问题,额头上出现了细纹。

他们的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声响,在安静的书房里回荡,像是一首思考的乐章,时快时慢。

他们两个人本来就不是什么愚蠢的人,只是稍稍思量了片刻,立刻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眼睛都睁大了。

他们的眼睛睁得很大,仿佛看到了什么令人震惊的真相,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胸口明显起伏,手掌也握紧了。

大明的根基归根到底依旧是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依旧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广大种地的农夫,他们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

朱棡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显然这个认知让他感到震撼,手掌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指节微微发白,显示出内心的激动。

……….

商贾们是有钱这不假,是能赚到很多钱这也不假,可是倘若百姓们看到商贾能够轻易地改变身份,人人都跑去从事商业活动,那么这大片的耕地又该由谁去辛辛苦苦地耕种呢?想到这里,他的心里涌起一阵担忧。

蓝玉的手掌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指节有些发白,眼神中透露出担忧的神色,目光变得凝重,深深吸了一口气。

朱煐曾经也忽略掉了这个看起来简单却至关重要的问题,直到被老朱点醒。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责备自己的疏忽,目光中带着几分自责,轻轻摇了摇头,像是为自己的一时糊涂感到遗憾,嘴角向下弯着。

他作为一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来自那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本能地就会感觉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实在是太过于脆弱,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因此得不到蓬勃的发展,心里总觉得不满足。

他的眼神有些迷茫,仿佛在思考两个时代的不同,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留下无形的轨迹,心思飘到了远方。

提升商贾的社会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实可以让大明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蓬勃发展起来,看到表面的繁荣。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肯定,但随即又变得犹豫,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仿佛在权衡利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但老朱却在这个时候及时地给朱煐提了个醒,那就是大明的根基究竟在哪里!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他。

朱樉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几分激动,手掌在桌面上轻轻拍了一下,发出不大不小的声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大明的根基是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吗?他的问题在房间里回荡。

朝廷的根本难道就是那些堆在库房里的银子吗?他的眼神扫过每一个人,寻求答案。

从某个角度来说,是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不是!他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之所以说是,是因为钱是用来衡量朝廷经济状况好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他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像是在打着节拍,声音平稳而有力,每个字都咬得很清晰,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懂。

而之所以说不是,是因为钱他不能直接当饭吃啊!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无奈,摇了摇头。

眼下大明的百姓绝大多数都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堪堪能够满足大明上下所有人的自给自足,勉强维持着生计。

试想一下,倘若有一大部分百姓不再种地了,在生产力如此低下的古代,来年的粮食产量必然会剧烈地降低!他的语气变得急促,带着明显的担忧,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用袖子轻轻擦了擦,脸色变得严肃。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高低。他的话语简洁明了。

粮食是这世上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没有它,一切都将崩溃。

当粮食出现短缺之后,倘若原本一两银子就能买到一石粮食的情况不复存在,变成了需要十两银子才能买到一石粮食,那么整个天下,必将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他的声音带着警示,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

朱煐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下意识地站在了后世人的角度去思考,忽略了当下的现实。

他的眼神有些飘忽,仿佛在回忆什么,手指轻轻抚过茶杯的边缘,感受着那温热的触感,心思却不在当下。

后世的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哪怕是只用少量的人去种地,也能够获得相当不俗的粮食产量,养活众多的人口。

同时后世的粮食种类多样化,不光有水稻小麦这样的传统作物,还有产量惊人的玉米、番薯、土豆等,还大规模养殖了大量的鸡鸭猪牛等肉类,而哪怕是本国生产的粮食不够吃了,也还能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口来弥补缺口,选择很多。

可眼下的大明国情显然与后世完全不同,处处都是限制。

如今放眼整个全球,大明就是毫无疑问的最强大的农业国,产出的粮食数量就是最多的!他的语气中带着自豪,但也有一丝无奈。

以如今的交通条件,想要从其他国家大规模收购粮食来弥补本国可能出现的短缺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放眼整个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有能力供给大明所短缺的粮食数量,远水救不了近火。

其次,大明的生产力水平也不足以让粮食产量在短时间内得到爆发式的提升,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那些适用于后世的政策放到如今的大明而言,其实是完全不合适的,甚至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必须谨慎对待。

……….

经过朱樉的这一番提醒之后,朱棡和蓝玉也纷纷回过味来,明白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脸色都变了。

他们的脸色变得苍白,显然被这个认知吓到了,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嘴唇微微张开,却说不出话来。

两人眼前同时一亮,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动作整齐划一。

他们的动作出奇地一致,仿佛经过排练一般,连点头的幅度都差不多,显示出他们此刻思维的同步,心里都想通了。

“如今老四他一次性卖出了一百个名额,岂不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些人倘若都是商贾,都因此而脱了贱籍,这造成的影响可并非区区银子能够弥补上的!”

朱棡说着,目光转向朱樉,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哒哒的响声。

他的指甲在木质桌面上发出细微的刮擦声,在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某种不安的讯号,扰乱了平静。

朱樉肯定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就是这个道理,可笑的是老四怕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吧?”他的嘴角带着一丝嘲讽的弧度,眼神中透着几分不屑,轻轻哼了一声,显得很不以为然。

“他这分明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会儿他怕是还得意洋洋地想着去到父皇面前彰显彰显他的本事呢。”

朱樉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摇了摇头。

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显得很是愉悦,连声音里都带着笑意,那笑声在书房里回荡,充满了讽刺。

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之后,一时间书房里面的气氛也随之放松了下来,不再像之前那样凝重,大家的表情都舒缓了许多,肩膀也放松了。

朱棡甚至轻轻舒了一口气,肩膀也放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这些天来的第一个笑容,那笑容很浅但很真实,眼睛里也有了光彩。

………

这几天以来,无论是朱樉、朱棡,还是蓝玉和朱允熥,心里头都是十分紧张的,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让人喘不过气来,每天都很焦虑。

蓝玉不自觉地揉了揉太阳穴,显然这几天都没休息好,眼底下带着淡淡的青黑色,显得疲惫不堪,声音也有些沙哑。

朱煐当起了甩手掌柜,直接把这稷下学宫的所有事情全都一股脑儿地甩给了朱樉和朱允熥,这给了两人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出错。

朱允熥的小手一直紧紧攥着,此刻才慢慢松开,手心已经全是汗,湿漉漉的,在衣服上擦了擦。

朱樉已经立志要当大明的贤王,这要是连这小小的事情都办不好,日后还如何当着贤王?他的心里充满了决心。

那不是惹人笑话吗?岂不是要成为朝廷上下的笑柄?他的眉头皱起,脸上浮现出坚毅的神色,绝不让自己落到那步田地。

朱樉想着,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节有些发白,脸上浮现出坚毅的神色,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

朱棣那头燕王府学宫即将开办的消息传得如火如荼,不断有名额卖出的消息传来,每天都有上百万两的银子入账,光是听到这些数字就给人以巨大的压力,让人感到焦虑不安,心里沉甸甸的。

几天的时间里,四人一直在默默地承受着这种压力,想要挣扎着做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生怕一不小心就弄巧成拙,反而坏了大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蓝玉的手指在茶杯边缘来回摩挲,显得心事重重,眼神中带着疲惫,眼袋很明显,显然没有睡好。

没有办法,面对朱棣和朱允炆联手创办的这如日中天的燕王府学宫,大家只能选择静观其变,等待合适的时机,就像猎人在等待猎物露出破绽,耐心至关重要。

朱樉的目光变得锐利,仿佛真的在狩猎一般,紧紧盯着窗外的某个方向,眼神专注,不放过任何动静。

如今朱樉发现了对方这几乎是致命的破绽之后,这才让大家松了口气,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每个人都感到轻松了许多,脸上露出了笑容。

朱允熥甚至露出了这几天来的第一个笑容,眼睛弯成了月牙形,那笑容很纯净,像是雨后的阳光。

……….

“二王叔,三王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