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0章 朱煐闪亮登场(1 / 2)

在洪武帝的统治时期当官做事吧,每一位官员都必须拥有特别灵敏的嗅觉,这种嗅觉不仅仅是指鼻子能闻到气味的那种能力,更是一种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高度警觉和感知能力,能够及时察觉到朝堂上的风吹草动,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任何一丝不寻常的迹象。

哪怕是最细微的异常情况也不能放过,就像猎犬时刻竖起耳朵注意四周动静那样,连一点风吹草动都要仔细分辨,不能有丝毫大意,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的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

如果缺少这种能力,那么在老朱这样严厉的君主手下做官,是绝对混不长久的,早晚会出问题。

轻则丢官去职,失去好不容易得来的官职和地位,重则身家性命都难保,甚至可能牵连到自己的家人和亲属,导致整个家族都受到严重的打击,那后果真是不敢想象,想起来就让人后背发凉,心里面直打哆嗦。

正因为如此,当文武百官像往常一样按照顺序慢慢走进奉天殿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今天的气氛和以往大不相同,那种不一样的感觉非常明显,强烈到让人无法忽视....

整个大殿里都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氛围,让每个人的心里都忍不住打起鼓来,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许多,走路时连脚步都放得格外轻,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最明显的一个不同,就是皇上老朱今天来到奉天殿的时间,比平时要早了很多,早到让所有官员都感到十分意外和惊讶,不少人都在心里暗暗吃惊,互相用眼神交流着疑惑,脸上都带着不解的神情。

按照平时的习惯,如果朝廷里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老朱一般会在起床之后先批阅一会儿奏章,处理一些紧急的政务,然后再从容不迫地准备上朝;

如果前一天晚上批阅奏章到很晚,第二天也会多休息一阵子,不会那么早来上朝,毕竟皇帝也是需要休息的,不能总是过度劳累,身体也会吃不消的,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也是能够理解的。

上面说的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唯独不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老朱会提前这么早就来到奉天殿,并且在龙椅上坐好,一副已经等候多时的样子,静静地等待着百官的到来,这实在太不寻常了,完全不符合皇上一贯的作风,让人心里面直犯嘀咕。

因为如果来得太早,那就意味着要等待百官一个个按次序进入大殿,这段等待的时间就被白白浪费掉了,而老朱是最不喜欢浪费时间的。

他一向珍惜每分每秒,认为时间应该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处理国家大事或者阅读重要文书,每一刻都不能虚度,这一点满朝文武都很清楚,也都习以为常。

所以,老朱今天提前这么多来到奉天殿,只能说明一件事——今天的朝会与往常不一样,一定是发生了某些特殊的事情,才促使老朱这么早就来到奉天殿里等着...

这件事肯定非同小可,可能关系到朝廷的重大事务或者某种紧急情况,让皇上都不得不重视起来,想到这里,每个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心里面七上八下的。

……

奉天殿内部非常宽阔,空间很大,足以容纳数百名官员同时站立,一点都不觉得拥挤,甚至还有多余的空间,可以让人自由走动。

文武百官按照品级鱼贯而入,依次站好,大殿里仍然显得十分宽敞,并不拥挤,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站立空间,甚至可以稍微活动一下手脚,站得舒服一些,不必担心碰到旁边的人,也不会觉得局促。

不过,如果和前些日子比起来,今天的“宽敞”程度好像比之前要稍微差了一点,似乎没有那么空旷了,感觉上比往常要充实一些,好像多了些什么东西,但一时又说不上来到底是什么,让人心里面直琢磨。

很快就有人观察到了这个细微的不同之处,并且开始琢磨这是为什么,心里面暗自猜测着可能的原因,眼睛不停地四处打量,试图找出哪里不一样,想要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家看到,在老朱的面前,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个个大木箱子,这些箱子排列得十分整齐,就像士兵列队一样井然有序,一眼看去很是壮观,让人不由得屏住了呼吸,眼睛都看直了……

不对啊,眼前这个场面……怎么让人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曾经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隐隐觉得有些不妙,后背都有些发凉。

当官员们看到这些大木箱子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脑子里就浮现出几天之前的画面,那天的情景也是这样的,几乎一模一样……这让他们心里更加不安了,手心都有些出汗,连站姿都不自觉地变得僵硬起来。

就在几天前的朝会上,也是这样忽然出现了许多大木箱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奉天殿最前面的位置,和今天这些箱子摆放的位置一模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连箱子的样式都差不多,都是那种深色的大木箱,看起来很是沉重,里面似乎装满了东西。

而那一天的箱子里,装满了白花花的银子和黄澄澄的金子,闪闪发光,让人眼花缭乱,看得人心里怦怦直跳……那种震撼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一想起来就觉得晃眼,心里面直发颤。

那天,朱煐御史通过重新开办稷下学宫,向商贾之家出售名额,一共筹集到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全部装车运入宫中,箱子就放在奉天殿最前面的空地上,震惊了整个朝廷上下,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久久回不过神来,好几天都在谈论这件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谁都没有忘记。

今天又看到这么多箱子,数量似乎比那天还要多,堆得更高更满……这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心里面开始盘算起来,暗自猜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东西。

文武百官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瞬间眼睛都瞪大了,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讶和难以置信的神情,彼此交换着不可思议的眼神,仿佛在无声地交流着内心的震惊.....

整个大殿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让人喘不过气来。

而那些思维更加灵活、反应更快的官员,已经悄悄把目光转向了朱棣、朱允炆、黄子澄和齐泰几个人的身上,偷偷地观察着他们的表情,试图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一些端倪……想从中找到什么线索,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心里面直打鼓。

因为在大家到来之前,皇上老朱就已经和燕王朱棣、皇孙朱允炆、黄子澄大人、齐泰大人提前到了奉天殿啊,他们比所有人都要早到,显然是有备而来……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心里面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那天朱御史筹措到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的时候,也是陛下、朱御史、凉国公蓝玉、秦王朱樉、皇孙朱允熥提前到了奉天殿,情景何其相似,几乎如出一辙……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觉得两件事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似乎是在重复同样的模式。

如果按照这个情况来推测的话,把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许多共同点……简直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连细节都很像,让人不得不往那个方向去想。

今天这阵势,该不会又是……又是类似那天的情况吧?难道又有人筹集到了大笔银两?大家心里都在这么想着,各自盘算着可能的人选,心里面既期待又紧张。

这时候,大家的脑海里不由想到了这几天在应天府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件事,几乎人人都在议论,街头巷尾无人不知!消息传得可快了,连小孩子都在说,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

燕王府学宫公开向外售卖名额的事情,可以说是最近这段时间里应天府最热门、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了,街头巷尾无人不在谈论,各种说法都有,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也让人不得不重视起来。

眼前的场面,立刻就让所有人联想到了这件事,两者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让人不由得将两者关联起来……心里面的疑问越来越多了,像一团乱麻理不清,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家心里面不由得开始猜测起来,暗自琢磨着今天会发生什么,心里面既期待又紧张,手心都有些出汗了,连站姿都不自觉地变得僵硬起来,眼睛不停地往那些箱子上瞟。

而在猜测之后,每个人心里的想法又各不相同,有的人高兴,有的人担忧,心情复杂,脸上表情也各异,有人嘴角微微上扬,有人眉头紧锁,各自打着小算盘。

文官集团的人自然是心中暗喜,高兴得不得了,几乎要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却还要强装镇定,不敢表露得太明显,只能偷偷用眼神交流,互相传递着兴奋的情绪。

他们作为朱允炆的坚定支持者,自然是希望朱允炆表现得越出色、越优秀越好,这样对他们也有好处,能够巩固他们的地位……将来也能有更好的前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期望。

而且他们也知道一些内部情况,这个燕王府学宫正是燕王朱棣和朱允炆联合一起搞出来的东西,如果真的能够复制当日稷下学宫的辉煌,那么……

那么结果将会非常令人期待,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改变朝中的格局,对他们这一派系大大有利,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皇孙朱允炆这次可真是要在陛大提升他的声望!让他在皇上心中的分量更重一些,离那个位置更近一步,这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不过朱允炆和朱允熥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两人虽然都是皇孙,但处境并不相同,各自的支持者也不一样,在朝中的势力也有差别,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也都看在眼里。

那天谁都知道,稷下学宫能够弄到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关键人物是朱煐朱御史,而不是其他人,其他人无非就是在旁边帮帮忙、打打下手。

而朱允熥虽然也在其中,但那基本上就是凑个人数而已,并没有起到什么关键作用,只是随行参与,没什么实际贡献,这一点大家看得很清楚,心里面都有数。

可朱允炆这次……这可是实打实地和燕王朱棣联手,一起把燕王府学宫给办起来的啊,他是真正参与其中的,付出了不少心血!这一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和朱允熥的情况完全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

一时间,整个文官集团的人都激动起来,内心澎湃不已,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来……一个个都难掩喜色,有人甚至偷偷掐了自己一下,确认不是在做梦,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红晕。

不过他们也在努力压抑着,克制住内心中的激动情绪,努力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慢慢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站好,尽量不表现出任何异常,免得被人看出端倪,坏了大事,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他们都很小心谨慎。

早朝时每个官员都有自己固定的站位,上朝前大家都会按照规矩站到自己的位置上,这是朝廷的礼仪,不能随意更改,否则会被御史弹劾,受到处罚,这一点谁都不敢违背。

这就像后世上学和上班一样,上学的时候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座位,上班的时候每个员工也有自己固定的工位,道理是相通的,都是要按照规定来,不能乱站,否则就会乱了秩序,显得很不体面,也会被人笑话。

没过多久,朱煐等人也到了,不过他们是最后一个到的,比其他官员都要晚一些,显得有些不紧不慢,好像一点都不着急,完全没把迟到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

准确地说,是朱煐一个人到得最晚,其他人都是在等他的,好像约好了一样,就等他来了才一起进殿,仿佛他是这个团体的核心人物,大家都以他马首是瞻。

其实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凉国公蓝玉和皇孙朱允熥来得挺早的,不过他们没有急着进奉天殿,而是在大殿门口等着,他们在等朱煐一起进去,似乎有什么话要对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脸上都带着急切的表情,不停地朝外面张望,显得很是焦急。

……

奉天殿门口。

朱樉、朱棡、蓝玉和朱允熥四个人等朱煐等了老半天,时间可不短,足足等了好一阵子,腿都有些站酸了,不得不时不时换只脚支撑身体重量,脸上都带着疲惫的神情。

放眼整个大明,估计也只有朱煐有这么大的面子,能让堂堂秦王、晋王、凉国公和大明皇孙一起等这么长时间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待遇,可见朱煐的地位非同一般,在这些人心中很有分量,说话很有影响力,大家都愿意听他的。

朱煐看到朱樉几个人顶着黑眼圈在奉天殿门口等着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一阵高兴,暗自窃喜,觉得自己的计划正在顺利实施,一切都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没有出现什么意外,这让他很是满意。

看他们这个样子,这几个家伙这几天肯定是发愁得没睡好啊,精神状态看起来很不佳,眼袋很深,面色疲惫,一看就是没休息好,可能连饭都吃不香,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这倒是在朱煐的意料之中,他早就猜到了会是这样,所以并不感到意外,反而觉得正中下怀,事情正朝着他期望的方向发展,没有偏离轨道。

毕竟朱棣和朱允炆联手开办燕王府学宫,来势汹汹,明显就是冲着稷下学宫来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与之竞争,抢夺资源和声望,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也不是什么秘密。

而朱煐自己在听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把稷下学宫这个摊子甩给了朱樉和朱允熥,想来他们两个应该是去找了朱棡和蓝玉一起商量对策,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好像没什么效果,他们并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依然愁眉不展,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这让朱煐很满意,觉得自己的计划很成功。

面对燕王府学宫的强烈冲击,面对能力超强的朱棣和朱允炆联手,这几个人要是能睡得好觉才奇怪呢,换做是谁都会焦虑不安的,毕竟压力太大了,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这一点朱煐早就料到了,也觉得理所当然。

朱煐心中不由得大喜,觉得自己的计划正在顺利推进,一切都按照他的预期发展,没有出现什么意外,这让他很是欣慰,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

看来自己这个天命任务,完成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希望就在眼前,胜利在望!想到这里,朱煐心里美滋滋的,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走起路来都带着风。

朱樉几个人以为朱煐是出于信任,才会在燕王府学宫冲击稷下学宫的关键时刻,把稷下学宫交给他们去打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朱煐有自己的打算,有自己的深层考虑,这一点他们完全不知道,被蒙在鼓里,还一心以为朱煐是在重用他们。

朱煐心里藏着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秘密,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一直深埋心底,从不向外人透露,连最亲近的人都没有说过,守口如瓶。

作为穿越者的他,只要完成“为家国天下被君主所杀”的天命任务,就能返回现代,并且长生不死,这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是他最大的愿望,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都可以舍弃,都可以不在乎。

朱煐在大明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天命任务进行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这个目的,精心策划,从不偏离这个方向,一切都是为了最终能够回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至于生死?

生死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自己完成任务,回到现代,获得长生不死,这才是他最大的愿望,其他都是次要的!什么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他根本不在乎,也不放在心上。

老朱年纪已经大了,在位的时间没剩下几年了,而且老朱对待自己出乎意料地包容,朱煐对于能不能在老朱手上完成任务,心里并没有底,不太确定,所以需要提前准备,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老朱身上,必须有多手准备,考虑周全。

所以朱煐在提前谋划后路,为将来做准备,考虑长远,眼光放得很远,不只是看眼前的情况,而是着眼于未来。

按照大明的正常历史发展,老朱去世之后,建文帝朱允炆会登基,而在朱允炆之后,朱棣会发动“奉天靖难”,成功上位,成为继老朱这位洪武大帝以及朱允炆这个建文帝之后的大明第三个皇帝,也就是永乐大帝,这是历史的大趋势,很难改变,几乎已成定局。

为了给未来做准备,朱煐打算狠狠地得罪朱允炆和朱棣,简单说就是把这俩人往死里得罪,让他们对自己恨之入骨,这样将来才有机会完成任务,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一点他很清楚,也是他一直在努力的。

朱棣和朱樉从小到大就不和,而朱允炆和朱允熥又是皇储竞争对手,朱允炆和蓝玉更是势同水火,自己这一甩锅当甩手掌柜,立刻就能把朱棣和朱允炆的仇恨值拉满,让他们把矛头指向自己,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敌意!这正是朱煐想要的结果,正中他的下怀,让他很是得意。

现在看来,自己的计划很成功啊,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有什么偏差,进展顺利……朱煐心里很是满意,觉得自己的算计很到位,没有白费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