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2章 第一个改进方案(1 / 2)

第二天上午,钱工果然招呼陈凡去参加一个小型讨论会。议题是针对一车间某道钻孔工序使用的一个老式手动夹具进行改进。这套夹具效率低,操作费力,定位精度也不够稳定,工人抱怨颇多。

小小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除了张工、钱工,还有另外两位老技术员,以及一车间负责该工段的孙主任。

孙主任大倒苦水:“……这破夹具,一天下来胳膊都能累断!稍微手抖一下就打偏!严重影响我们班产量和质量!各位工程师,赶紧给想个办法吧!最好是能省力、又快又准的!”

钱工把问题抛给大家:“都说说吧,有什么想法?是在原基础上修修改改,还是重新设计?”

一位姓吴的老技术员吐着烟圈,慢悠悠地说:“要我说,就在原来基础上加个加强筋,再把定位销换粗一点的,凑合用得了。重新设计?费那劲呢!车间那些大老粗,你给他个绣花针他也使不来。”

另一个姓郑的技术员附和:“老吴说得在理。新夹具造价高,审批也麻烦。能凑合就凑合吧。”

孙主任一听就急了:“别啊!两位工程师!这真不是凑合的事!工人积极性都受影响!”

张工没说话,目光却看向了坐在角落认真听着的陈凡:“小陈,你也听了半天了,有什么想法?大胆说,说错没关系。”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陈凡身上。吴工和郑工的眼神里带着明显的不以为然,觉得张工让一个毛头小子发言纯属多余。

陈凡没有怯场,他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

“张工,钱工,孙主任,各位老师傅。”他语气平静,先表示了尊重,“我刚才仔细想了想孙主任说的问题和现有的夹具结构。我觉得,小修小补可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操作费力是因为杠杆力臂设计不合理,且缺乏省力机构;定位精度不稳是因为依靠单一圆柱销定位,缺乏必要的约束和辅助定位。”

他在黑板上简单画出现有夹具的示意图,标出几个关键点。

吴工嗤笑一声:“说得轻巧!不加定位销怎么定位?力臂就那么长,还能怎么改?”

陈凡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在原图旁边,开始勾勒一个新的结构示意图。

“我的想法是,放弃纯手动杠杆,改用偏心轮-压板组合机构。”他边画边解释,“利用偏心轮的自锁性和增力效果,操作者只需要转动偏心轮手柄很小的角度,就能产生很大的压紧力,非常省力。”

他又在定位部分添加草图:“定位方面,采用一面两销的经典组合。一个大平面作为主定位基准,一个短圆柱销限制两个移动自由度,再加一个菱形销限制最后一个转动自由度。这样定位既稳定又精确,还能避免过定位。”

他画的草图虽然简洁,但结构清晰,原理一目了然。甚至还标注了几个关键尺寸的估算范围和可能的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