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凡事业爱情双线飘红,以为一切都在向着美好方向发展之时,一个细微的波澜,悄然出现。
这天下午,陈凡因为要去教育局送一份厂办职工夜校的合作材料,恰好路过红星小学。想着快到下班时间,他便放慢脚步,想着或许能“偶遇”冉秋叶,一起回家。
他刚走到学校附近的林荫道,果然看见冉秋叶推着自行车从校门出来。他脸上刚露出笑容,准备上前,却看到另一个身影快步跟上了冉秋叶。
那是一个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子,穿着笔挺的深色中山装,梳着整齐的分头,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斯文,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追上冉秋叶,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正在说着什么。
冉秋叶停下脚步,回过头,也微笑着回应了几句,态度礼貌而客气。
陈凡的脚步下意识地停住了,远远地看着。那个男人他从未见过,不是学校的老师。看其穿着打扮和气质,像是机关单位或者文化部门的干部。
两人站在路边交谈了几句。男人似乎想把手中的书递给冉秋叶,冉秋叶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并点头表示感谢。然后,男人又说了句什么,冉秋叶笑着摇了摇头,指了指自己的自行车,似乎是在拒绝对方送她回家的提议。男人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很快恢复笑容,礼貌地挥手告别。
冉秋叶看着对方走远,这才推车转身,一抬眼,正好看见了站在不远处的陈凡。
她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慌乱,像是被撞破了什么秘密一样,推着车快步走过来:“陈凡?你……你怎么在这儿?”
陈凡压下心头那一丝微妙的不舒服,笑了笑:“我来教育局送份材料,刚好路过。刚才那位是……?”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随意自然。
“哦,你说沈同志啊?”冉秋叶的语气恢复了正常,解释道,“他叫沈文彬,是区文化馆新来的干事。前段时间来学校联系工作,商量组织学生去文化馆参观的事。他挺热心的,知道我喜欢看书,刚才说文化馆新进了一批文学名著,借给我看看。”
她的解释合情合理,眼神坦荡,没有任何心虚的样子。
陈凡点了点头,心里那点小疙瘩消解了大半。但他作为男人的直觉,却从那个沈文彬看冉秋叶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一丝超乎工作关系的欣赏和热切。
“文化馆的工作挺清闲的?”陈凡推着车,和她并肩往前走,貌似随意地问。
“好像是吧。不过他挺有才华的,写的文章还在《北京文艺》上发表过呢。”冉秋叶随口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对文化人的普通欣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北京文艺》、发表文章、文化馆干事、斯文有礼……这些标签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与陈凡这个“工人工程师”截然不同的形象。一种潜在的、来自不同领域的竞争感,悄然浮上陈凡的心头。
他并不怀疑冉秋叶对自己的感情,但他深知,冉秋叶出身书香门第,自身也是教师,对于文化和文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个突然出现的沈文彬,无疑在某些方面更符合她原本的生活圈子和审美取向。
这是一种无声的较量。
陈凡没有表现出任何醋意或不安,只是笑着将话题引开,聊起了自己厂里攻关获奖的事情。冉秋叶果然被吸引,兴奋地追问细节,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然而,“沈文彬”这个名字,就像一颗不小心落入湖面的小石子,虽然在冉秋叶那里没有激起任何涟漪,却在陈凡的心湖中,荡开了一圈细微的、需要警惕的波纹。
他意识到,他和冉秋叶的感情并非高枕无忧。优秀的女性,自然会吸引其他追求者的目光。他不能因为目前的顺利而掉以轻心。
危机感,有时也是促使男人变得更加优秀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