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分房领导小组内部出现的杂音,陈凡并没有急于去找领导辩解或争吵。他知道,在这种时候,情绪化的反应反而会落人口实。他需要的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和强有力的支持。
他首先找到了张工,将情况简单说明。张工一听就火了:“放他娘的屁!刘海中易中海这两个老混蛋!自己没本事,就会在背后捅刀子!小陈你放心,这事我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张工立刻以技术科科长和项目总负责人的身份,直接找到了分房领导小组的组长和杨厂长。
他情绪激动,但条理清晰:“厂长!领导!陈凡同志是什么样的人,厂里上下有目共睹!技术过硬,贡献突出,思想端正!说他作风霸道、不团结群众?这纯粹是污蔑!是某些人因为个人私怨进行的打击报复!”
他拿出了一摞材料:“这是陈凡同志获得技术革新奖的证书!这是他在《机械工程学报》上发表文章的样刊!这是他在引进项目中所做贡献的详细说明!这些硬邦邦的成绩,难道还比不上某些人空口白牙的几句坏话?”
“至于邻里关系?”张工语气带着嘲讽,“领导们可以去打听打听!是他们院里的某些人,几次三番造谣生事、甚至跑到人家订婚宴上撒泼打滚!陈凡同志一直是克制的、讲道理的受害者!难道被恶人欺负了不吭声才叫‘团结群众’?反抗了、维护自身权益了就叫‘作风霸道’?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如果厂里因为这种莫须有的指责,就否定了优秀工人的分房资格,那才真是寒了所有踏实干活工人的心!”
张工的据理力争,分量极重。厂长和领导小组的成员们听后,神色都严肃起来。他们当然更相信实实在在的成绩和德高望重的老工程师的证词。
与此同时,陈凡也做了第二手准备。他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请冉秋叶,以未婚妻的身份,私下里找到了厂工会的女工主任和一位作风正派的厂领导家属,委婉地说明了情况。
冉秋叶语气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清晰:“……陈凡他平时在厂里忙于工作,回家也总是在学习,很少参与院里的闲事。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显得不太合群,得罪了一些人。但我们绝对没有和任何邻居主动发生过冲突。上次订婚宴的事,很多领导都在场,是谁在无理取闹,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只是想要一个安安静静过日子的小窝,没想到会这么难……”
她的叙述,从一个“受害者”和“渴望安稳”的角度,更容易引起同情和理解。女工主任和那位领导家属听后,都对陈凡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对刘海中易中海的做法感到不齿,并表示会在合适的场合帮忙说明情况。
更重要的是,陈凡自己准备了一份详实的“情况说明”。在最终评议会上,当有人再次含糊地提起“群众关系”问题时,陈凡没有争吵,而是平静地请求发言。
他将那份说明递交给领导小组,上面不仅罗列了自己的各项硬条件,还附上了之前几次捐款的记录、贾家立下的欠条复印件、以及厂领导之前处理谣言和订婚闹剧的会议纪要摘要。
他用事实和证据说话,逻辑清晰,态度不卑不亢:“各位领导,我的工作和贡献,厂里都有记录。关于我在院里的情况,是非曲直,也有据可查。我坚信厂领导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分房,绝不会因为某些人的不实之词,而影响了对一个工人实际贡献的判断。”
他的冷静、客观和扎实的准备,给领导小组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与刘海中易中海那种空洞的、充满个人情绪的指责形成了鲜明对比。
杨厂长最后拍了板:“好了!情况已经很清楚了!陈凡同志的成绩和贡献是实打实的!某些同志反映的问题,经核实,缺乏事实依据,不予采信!分房,必须优先保证像陈凡同志这样为厂里做出突出贡献、又确实有急需的骨干职工!名单按原计划公示!”
事实胜于雄辩。刘海中易中海等人最后的绊子,不仅没能绊倒陈凡,反而再次暴露了他们的卑劣,让厂领导更加坚定了支持陈凡的决心。
最终分房名单公示板上,陈凡的名字,稳稳地留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