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忙碌与紧张中飞逝,转眼距离高考只剩下一个多月。陈凡的生活节奏快得像上了发条,每一天都被精确到分钟。
天刚蒙蒙亮,他就轻手轻脚地起床,怕吵醒身边因孕期嗜睡而睡得正沉的冉秋叶。他会在公共水房用冷水洗把脸,让自己彻底清醒,然后拿着语文或政治课本,走到筒子楼顶层的天台,就着晨曦的微光,开始大声地朗读、背诵。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吹拂着他略显疲惫却精神集中的脸庞。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语句,他需要反复记忆,理解其核心含义,才能在政治考试中不至于丢分。
背诵一个小时后,他下楼回家,冉秋叶通常已经起来了,正在厨房准备简单的早餐——一碗粥,一个馒头,有时加个鸡蛋。她的孕吐反应不算太严重,但胃口一直不太好,人也清瘦了些。
“快吃吧,吃了好看书。”冉秋叶把粥碗推到他面前,眼神里满是心疼和鼓励。她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好陈凡的后勤,让他心无旁骛地复习。
“你也吃,你现在是一个人吃两个人补。”陈凡把鸡蛋剥好,放到她碗里。
饭后,陈凡立刻投入数理化的复习。这些是他的强项,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很多知识点与他前世所学相通,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题目类型和解题思路需要适应这个时代的特点。他做的习题,大多是冉秋叶从学校资料室里翻找出来的旧试卷和习题集,纸张粗糙,油印的字迹有时都模糊不清。
“这道力学题,受力分析这里有点问题。”冉秋叶虽然理科不是强项,但基础扎实,偶尔会凑过来看他的演算过程,指出一些明显的疏漏。
“这里,你看,摩擦力方向画反了。”陈凡经她一点,立刻反应过来,拿起橡皮修改。夫妻俩一个教文科,一个钻理工,此刻却在这小小的书桌上,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别有一种温馨。
中午,陈凡匆匆吃完午饭,几乎不休息,又立刻回到书桌前。下午是他给自己安排的“综合模拟”时间,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做完整的试卷,训练答题速度和应试心态。
冉秋叶则默默地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洗衣、买菜、打扫卫生……她尽量放轻动作,不打扰他。有时看他眉头紧锁,长时间对着一道题,她会适时地递上一杯温水,或者洗好的一个水果。
“歇会儿吧,眼睛都看直了。”她轻声劝道。
“马上,把这题做完。”陈凡头也不抬,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
傍晚,陈凡下班回来,吃完晚饭,又会立刻投入到复习中。台灯的光芒照亮他专注的侧脸,也照亮了冉秋叶在一旁安静备课或织小毛衣的身影。她给未来孩子织的毛衣,用的是柔软的浅黄色毛线,针脚细密,一针一线都充满了爱意。
“秋叶,这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你帮我看看我理解得对不对……”有时,陈凡会遇到需要记忆和理解相结合的内容,他会求助冉秋叶。冉秋叶便会放下手里的活计,认真地听他阐述,然后用自己的理解帮他梳理脉络,或者指出记忆不准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