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90章 政策春风(1 / 2)

i

"启明科技

"算是磕磕绊绊地开张了,可陈凡心里那根弦,一点都没敢放松。他知道,光靠接些修修补补的零散活儿,公司永远做不大,顶多就是个高级点的修理铺。他得抬头看路,得琢磨风向。

这段时间,他让赵卫国想方设法搜集来的那些内部参考资料、各种经济和技术类报刊,都快被他翻烂了。每天晚上,忙完店里的活儿,哄睡了孩子,他就在那盏昏黄的台灯下,逐字逐句地研究那些充满了新鲜词汇的文章。

"乡镇企业

"、

"三来一补

"、

"科技成果商品化

"、“技术市场

"……这些词像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心里激起层层涟漪。他敏锐地感觉到,一股比之前更强劲、更具体的政策春风,正在酝酿,即将吹遍大江南北。

这天下午,店里没什么人,陈凡把周师傅、大刘和赵卫国叫到一块儿,把几张划满了红线的报纸摊在桌上。

"都看看,尤其是这几篇。

"陈凡指着《光明日报》上一篇关于《专利法》即将实施的分析文章,还有《经济参考》上讨论”技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评论员文章,“风向变了,而且变得很快。

"

赵卫国反应最快,眼睛发亮:”凡哥,你的意思是,咱们的好日子真要来了?

"

"不是等来的好日子,是抢来的机遇。“陈凡纠正他,手指点着报纸,”以前咱们搞技术服务,还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国家层面都在鼓励,要把技术当成商品来买卖!看到没?《专利法》快出台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咱们以后搞出的新发明、新设计,能受到法律保护,能理直气壮地拿去卖钱!

"

大刘挠挠头,有些困惑:“技术……咋当商品卖?难道咱们也摆个摊,吆喝‘卖技术嘞,卖技术嘞’?

"

他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周师傅呷了口茶,笑呵呵地说,”你小子,就会说傻话。技术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得附着在东西上,或者变成图纸、方案。

"

"周师傅说到点子上了。“陈凡赞许地点点头,”技术作为商品,形式很多。比如,咱们可以把自己成熟的技术,像食品封口机改造方案,打包成‘技术成果’,卖给那些需要的厂家,一次性收取转让费。或者,用咱们的技术入股,跟缺技术的乡镇街道厂合作,他们出场地、出人、出材料,咱们出技术,赚了钱按股份分红!

"

“技术入股?“赵卫国咂摸着这个词,觉得新鲜又刺激,”这……这能行吗?人家厂子能愿意?

"

"为什么不愿意?“陈凡反问,”他们缺的就是技术,靠自己摸索,可能三年五载都搞不出名堂。咱们有现成的方案,能让他们很快见到效益。对他们来说,用未来利润的一部分,换取快速发展的机会,是笔划算的买卖。关键就看,咱们的技术是不是真过硬,能不能帮人家赚到钱!

"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周师傅放下茶杯,慢悠悠地开了口:

"小陈这话在理。咱们手艺人,以前讲究的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有点好东西都藏着掖着。现在看来,这老黄历得改改了。有好技术,捂在手里就是一堆废纸,拿出来,用活了,才能变成真金白银。跟厂子合作,我看行!比咱们自己单打独斗,接这些零零碎碎的小活儿,路子更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