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开春了,柳树条子抽了嫩芽,风也变得软和起来。陈凡正忙着盯稳压器第一批正式产品的生产线调试,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他抓起听筒,里面传来赵卫国有点激动又带着点不确定的声音:
“凡哥!你猜谁来了?娄…娄晓娥!她从香港回来了!找到咱们公司来了!”
娄晓娥?陈凡拿着听筒,愣了一下。这个名字,连同那段属于四合院、属于傻柱、也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他生活里了。印象里,那是个有点小资、敢爱敢恨,最后跟着家人去了香港的女人。
“她怎么找到这儿来了?”陈凡问。
“说是回来探亲,顺便看看有没有投资的机会。听人说起咱们‘启明科技’,就找过来了。现在在接待室呢,你看…”
陈凡沉吟了一下:“请她来我办公室吧。”
放下电话,他心里有点感慨。时代真是变了,当年千方百计出去的人,现在又想着回来了。
办公室门被敲响,赵卫国引着一个人走了进来。陈凡抬头一看,差点没认出来。眼前的娄晓娥,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米白色西装套裙,头发烫着时髦的大波浪,妆容精致,气质干练,跟当年那个带着点娇气和迷茫的姑娘判若两人。只有眉眼间,还依稀能找到一点过去的影子。
“陈凡…哦不,现在该叫陈经理了。”娄晓娥落落大方地伸出手,带着港味的普通话听起来有点特别,“好久不见了。”
陈凡跟她握了握手,请她坐下:“是啊,好久不见。没想到你会找到这儿来。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几天。”娄晓娥打量着陈凡的办公室,目光里带着审视和好奇,“你这里…弄得不错嘛。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她想象中的内地私营企业,可能还是小作坊的样子,没想到“启明科技”虽然地方不算特别大,但井井有条,透着股蓬勃的生气。
“混口饭吃。”陈凡笑了笑,给她倒了杯水,“听说你在香港发展得挺好?”
“也就那样吧,帮着家里打理点生意。”娄晓娥语气很平淡,透着见过世面的从容,“这次回来,一是看看亲戚,二也是想了解一下内地的投资环境。变化真是大啊,差点都认不出来了。”她顿了顿,看着陈凡,“尤其是你,陈凡,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听说你这公司,搞技术服务,还搞产品开发?连机床厂那样的大单位都跟你们合作?”
“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陈凡谦虚了一句,但也没过多掩饰,“主要是找准了路子,踏踏实实干。”
两人聊了聊分别后的情况,都默契地没有多提四合院的旧事和那些故人。娄晓娥简单说了说在香港的生活,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波澜,似乎那段经历已经沉淀为她人生的一部分。她更感兴趣的,是内地现在的政策和市场。
“陈凡,你觉得现在内地,像你们这种科技公司,最缺的是什么?”娄晓娥很直接地问。
“缺资金,也缺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渠道。”陈凡也很坦诚,“尤其是想把产品做起来,推向更广的市场,光靠我们自己积累,太慢了。”
娄晓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这次回来,也接触了几个项目。说实话,像你们这样有扎实技术、有清晰规划的公司,不多。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比如…引进一些外面的设备或者技术,或者合作开拓市场,你们有兴趣吗?”
陈凡心里一动,这倒是跟他想南下设立据点的想法不谋而合。“当然有兴趣。不过合作的前提是互利共赢,而且要符合政策。”
“这个自然。”娄晓娥笑了,“我只是先探探路。具体的事情,可以慢慢谈。这次回来,感觉这边机会确实很多,但水也挺深。有你们这样的‘地头蛇’在,很多事情会好办很多。”
她又坐了一会儿,问了问陈凡家庭的情况,听说他已有两子一女,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真好,恭喜你。”那笑容里,似乎也带着一丝对过往岁月的释然和告别。
送走娄晓娥,陈凡站在窗前,心情有些复杂。故人重逢,物是人非。娄晓娥的归来,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代的巨大变迁,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这些年的轨迹。从四合院的挣扎求生,到如今能与海外归来者平等探讨合作,这条路,他走得踏实,也走得值得。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启明科技”真的能借助更广阔的平台,走向更大的舞台。这次重逢,或许就是一个隐约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