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85章 如何搞钱(2 / 2)

正背着手看着墙上一幅巨大的疆域图,眉头紧锁。

“微臣李钰,叩见陛下。”李钰依礼参拜。

“平身吧。”

兴平帝转过身,目光落在李钰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今日朝会,还有方才文华殿内所议,你都记录在案。

朕想听听,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钰心里一跳。

皇帝既然已经采纳了温知行之策,又来询问他这个小小编撰的意见,是何用意?

若直言其弊,岂不是否定了皇帝刚刚做出的决定?

他垂下眼帘,恭敬道:“陛下圣心独断,采纳良策以解边关之急,臣唯有钦佩,不敢妄加评议。”

“哦?是吗?”

兴平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朕恕你无罪,但讲无妨。”

皇帝金口已开,再推脱就是抗旨了。

李钰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个机会,也是个巨大的考验。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谨慎地开口:“陛下,既蒙圣恩,臣便斗胆直言。

温次辅所献之策,于眼下而言,确如久旱甘霖,能解燃眉之急。

然……此法终究是寅吃卯粮。”

魏瑾之听的眼皮一跳,真是敢说啊。

之前的那些大臣谁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无一人敢说。

状元郎果然还是年轻有冲劲。

却听李钰继续道:“今年预支明年的盐茶税,那明年国库岁入便凭空少了一大块。

届时,边关军饷未必能减,百官俸禄、河工水利、宗室供养,样样都需银钱。

若明年再无新的财源,难道要继续预支后年的吗?

如此循环,窟窿越补越大,终非长久之计。

臣……臣只是忧心明年之困。”

兴平帝听罢,沉默了片刻,忽然轻轻哼了一声:

“寅吃卯粮……你说到了点子上。

朕何尝不知这是饮鸩止渴?

然则,北疆将士的肚子等不到你的长久之计!”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和焦躁,随即再次看向李钰。

“你既然能看到此策之弊,那朕问你,若依你之见,该如何?

可有那既能解眼前之急,又不伤国本的长远之法?”

压力给到了李钰这边。

他知道,空谈道理无用,必须给出实实在在的东西。

他脑海中飞速运转,结合自己之前的绩效考核思路和后世的一些经济观念,沉声答道:

“陛下,预借盐茶引乃权宜之计,不得不为。

但若想避免明年重现今日之困,需开源与节流并举,更需增效。”

“其一,严格审计,追缴亏空。

臣在记录时注意到,工部提及皇陵修缮,款项巨大。

类似工程,以及各地驿站、官衙的日常用度,其中是否有虚报、浮冒之处?

若能将审计之权独立,严格核查,追缴贪墨,节省下来的,或许就是一笔可观的军费。”

这暗合了之前温知行追缴积欠的思路,但李钰强调的是制度化的审计,而非针对性的政治打击。

“其二,引导民间活水,而非强取。

与其开纳捐例,败坏吏治,不若由朝廷牵头,发行债券。

许以合理利息,向民间富商、甚至百姓募集资金,约定期限偿还。

此举是借贷而非售卖名器,能保全朝廷体面,亦能汇集民间资财。”

“其三,亦是根本,便是臣殿试所言,需明职守、核实事、定赏罚。

若漕运能效提升三成,则损耗减少,便是开源。

若边军粮饷能十成送达兵卒手中,而非被层层克扣,那便是节流。

天下诸事,效率提升一分,国库压力便减轻一分。

此非一日之功,却是不竭之源。”

李钰说完,深深躬身。

他提出的不再是单一的策略,而是一个组合拳,既有短期应对。

又有长期改革的方向。

兴平帝听完,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

“审计、债券、效率,你的想法,总是有些与众不同。

你且先退下吧。”

“臣,遵旨。”李钰恭敬行礼,缓缓退出了偏殿。

心里松了口气,这一关算是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