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03章 危机化解(2 / 2)

刘永昌一个箭步上前,指着马致远、苏墨白等人,厉声喝道:“尔等身为朝廷命官!

却聚众闹事,围堵当朝首辅府邸,形同造反!

来人啊!将这几个带头煽动、蛊惑人心的乱党,给本官拿下!”

几人闻言,心都凉了半截,脸色更是变得煞白。

如狼似虎的兵士闻言,立刻就要上前拿人。

“且慢!”

李钰抢前一步,直接挡在了马致远几人身前,目光沉静地看向刘永昌和面色阴冷的温知行。

“刘尚书!温首辅!此事皆是误会,皆因下官而起!

诸位同年、兄台,乃是听闻下官被锦衣卫带走,担忧下官安危,情急之下方才聚集于此,并非有意冲击大臣府邸,更无作乱之心!

如今误会已解,下官安然无恙,他们亦准备散去。

刘尚书不分青红皂白,便要动刀兵拿人,岂非要将小事闹大,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刘永昌冷哼一声,根本不讲道理,“误会?成百上千人围堵首辅门前,高声喧哗,惊扰圣听,这也是误会?!

李钰,你休要巧言令色!他们今日敢围首辅府,明日就敢冲击皇宫!

此风绝不可长!拿下!”

眼看兵士又要动手,李钰寸步不让,声音陡然提高,“刘尚书口口声声法度,那学生倒要请教!

我朝太祖皇帝曾言‘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士子心怀忠义,关切同侪,纵行为有所失当,其心可悯,其情可原!

若因一场误会,便要刀兵相向,缉捕国之未来栋梁,这难道就是刘尚书所言的法度吗?

还是说,在刘尚书眼中,只有顺逆,而无是非曲直?!”

刘永昌一时语塞。

温知行终于缓缓开口,“李侍讲,好一张利口。

纵是误会,聚众围府亦是事实。

若人人皆以误会为由,便可冲击大臣府邸,朝廷威严何在?法度尊严何在?

若不加以惩戒,日后岂非天下大乱?

刘尚书依法办事,有何不妥?”

李钰毫不畏惧,迎向温知行的目光,“首辅大人!法度不外乎人情,亦需观其行,察其心!

诸位士子此行,出于义愤,源于对同道的关切,其心赤诚!

若朝廷因此严惩,岂非告诉天下人,关切同道、秉持公义亦有罪?

如此一来,谁还敢再言公道?谁还敢再存义愤?

这与堵塞言路、禁锢人心何异?!

下官相信,陛下圣明,亦不愿见此忠义之心,反遭刑戮!”

双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气氛剑拔弩张。

刘永昌见温知行在言语上也占不到便宜,恼羞成怒,再次对兵马司喝道:“还愣着干什么!速速拿人!一切后果,本官承担!”

兵士们不再犹豫,持械上前,马致远几人脸色发白。

周围的士子们又惊又怒,但却将马致远等人围在中间,不让兵马司抓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尖细的声音由远及近地传来。

“圣上口谕到!”

只见魏谨之在一队宫廷侍卫的护卫下,快步而来。

所有人,包括温知行和刘永昌,立刻跪伏在地。

魏谨之站定,目光扫过全场,朗声道:

“皇上口谕:朕闻士子聚于温卿府外,心系同侪,其情可悯。

虽有行为失当之处,然念其年少热血,未酿大祸,朕不予追究。

着即刻散去,各安其位,不得再聚。

五城兵马司及各部衙,不得借机生事,亦不得秋后算账,惊扰士林。

钦此——!”

士子们如释重负。

温知行和刘永昌跪在地上,脸色难看至极。

尤其是刘永昌,感觉自己这一番调兵遣将简直成了笑话。

但在圣旨面前,他们只能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臣领旨。”

魏谨之宣完旨,对着李钰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去。

危机解除,士子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相互示意,开始默默散去。

温知行站起身来,拂了拂衣袖,冷冷地瞥了李钰一眼,转身带着满腹的怒火,走进了府门。

李钰也松了口气,总算是将这场危机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