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那位见多识广的新加坡主考老师,也忍不住暗暗点头。
他主持过很多次实验考核,更是见过不少所谓的年轻天才,但多少有一些不足。
有的天赋出众但过于毛躁,有的谨小慎微却缺乏魄力。
而眼前的杨晓帆,却完美地结合了沉稳与精准,展现出了一种超越年龄的专业素养。
杨晓帆对此依旧毫不在意,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实验本身。
他严格控制着放电功率和气体流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启动光谱仪采集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数据。
中途,有一名巡查人员试图以“操作流程与标准略有出入”为由发言进行干预,但杨晓帆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指了指题目上关于“允许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采用创新优化流程”的补充说明,便继续专注于自己的操作。
那名巡查人员被他看得一愣,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能说出话来。
随着最后一组光谱数据的采集完成,杨晓帆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他仔细检查了一遍实验数据,确认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才开始有条不紊地关闭实验装置。
依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先降低高频功率,再关闭实验阀门,最后停止真空泵等设施,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当杨晓帆将存储着完整实验数据和分析图表的“软盘”轻轻放在主考老师面前时,实验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软盘”上,又不约而同地转向了杨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