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笑在江北道总共待了两天,但却传出了几大轰动天下的消息。
“传朕旨意,拔擢官员……”
“江北道,鱼县,县令田不平,盛夏之夜,不顾蚊虫叮咬,亲于河堤巡视,夜宿木棚之中。”
“爱民如子,治政有功,当拔擢。”
“即刻升迁州府,调任山东道沂州,通判,正五品。”
县令是七品,直接升为州府通判,这是火速升官啊,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州域的二把手。
然而,这个县不止县令升了官。
“鱼县县丞,治政有功,即刻升迁州府,调任淮南道徽州,州同之职,从五品。”
“鱼县书吏,秦文远……”
“有爱民之心,有办差之能,有仁厚之古风,有贤良之品性,当拔擢!”
“即刻升任,鱼县县令,正七品,并赐佩戴银鱼袋。”
好家伙,这比火速升官还让人震惊和羡慕啊。
小小一个书吏,连个编制都没有,属于县衙的聘用人员,类似于后世的外包雇佣。
结果因为杨一笑一道旨意,不但有了编制而且迈入官场序列,从一个小小书吏,直接变成了县大老爷。
无论古代还是后世,这转变都是惊人的。
想象一下就能明白,何等的让人羡慕啊,原本只是个外包受雇的办事员,突然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县里书记,一把手,掌控一个县。
最关键的是……
入了帝王眼!
赏赐佩戴银鱼袋,这是功勋才具备的资格。
大唐有金鱼袋和银鱼袋两种荣耀,佩戴金鱼袋的总共也就十来个人,要么是宰相,要么是尚书,哪怕是坐镇一地三品重臣,也只能给个银鱼袋的资格。
之所以如此稀缺,是因为爵位封赐,没错,有爵位才能佩戴银鱼袋。
因此当杨一笑这份圣旨内容传播之后,无数人在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爵位。
确实,圣旨封赐果然有爵位……
“鱼县秦文远,办差极细心,助朕体察民情,发现百姓疾苦,益于朝廷制定国策,令残疾子民受益。”
“功勋极大,泽被万民,当封赏。”
“赐,县男之爵,食邑二十户,三代不消。”
别以为这封赏不大,能羡慕死无数官员,爵位啊,而且是有食邑的爵位。
哪怕仅仅二十户,也意味着迈入勋贵的序列。
这个县的官员们被杨一笑集体拔擢,升官最小的也往上提了一个级别。
县令调任山东道,成为州级二把手,县丞调任淮南道,升官当了州级三把手。
至于陪着杨一笑巡视河道的书吏,不但拔擢成为县令而且还给了爵位……
除此之外,县衙人人有重赏。
比如那几个衙役,因为端着粥碗吹气,让杨一笑看出他们对待流民的真心,于是全都给了一个相应的官身编制。
最低的一个编制升了捕头!
最高的一个直接任职县尉!
这可是县衙的三把手,属于一县之内的实权派。
用后世的理念看,这几个衙役走运啊。原本只是编外的协警,被皇帝封赏为公安的局长,大队长,从此之后,都是能领朝廷俸禄的职务。
总之一句话,这个县域的官员书吏乃至衙役全都受赏,个个沾了光,沐浴帝王之恩赐。
……
唯有杨一笑知道,他这是为了树立典型。
作为执掌整个大唐的皇帝,不可能巡视每一处县域,因此,也就无法亲自对每一个基层官员给出鼓舞。
于是他才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让所有基层官员看到未来的前景……
只要用心对待百姓,只要俯下身子办差,那么,必然有封赏等着他们领取。
这次除了封赏官员以外,杨一笑还在江北道发了一道口谕!
“从今往后,大唐立一国策,子民若有残疾,可往县衙登记,按残疾之不同,领取国之赈济。”
“为防止贪腐之患,皆以口粮方式发放!
男丁,一月发放六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