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09章 如来算计,太白示警(1 / 2)

大雷音寺中,如来佛祖正开讲《妙法莲华经》。

忽的心念微动,慧眼遍观三界,目光穿透层层云霭,落在狮驼岭上。

但见青毛狮子现出本相,正在山巅咆哮,声震百里;

黄牙老象长鼻卷动,将几具蕴含佛力的僧人遗蜕送入洞府。

更远处,狮驼国中金翅大鹏展翅遮天,妖气直冲霄汉。

如来凝视着这青狮、白象,眸光深处泛起一丝极难察觉的波澜。

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无数元会之前。

那时的如来,还是截教大师兄多宝道人。

虬首仙(青狮)、灵牙仙(白象)几人能入截教,

甚至截教内门,全赖其暗中扶植提拔。

虬首仙几人,曾是他最得力的臂助,也是最忠诚的追随者。

在暗流涌动的截教内门,他们是自己稳固地位的根基。

可惜......

几人终究野性难驯,竟因贪图口腹之欲,偷食人族,犯下大错。

事发后,多宝力保未果,几妖被镇压在紫芝崖下。

正是此事,多宝在截教内门的话语权一落千丈,诸多同门暗讽其御下无方。

后来万仙阵中,听闻几人被金灵重创擒拿,生死不明。

不知为何竟然落入世尊手中,待如来承袭佛祖之位入主灵山,

才知三妖竟被世尊赐给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为坐骑。

初见时,三妖颈套金环,匍匐在莲座之侧,看向如来的眼神既欣喜又羞愧。

那时如来初掌灵山,根基未稳,自己的莲台都尚未坐热,又如何能贸然相护?

只能眼睁睁看着故旧沦为坐骑,日日受那缰绳束缚。

这些年来,如来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待到佛法东传大计开启,如来多次在法会上暗示:

\"众生皆有佛性,妖魔鬼怪亦可渡化。\"

\"坐骑护法,劳苦功高,当得善果。\"

奈何三位菩萨总是婉拒。

文殊菩萨合掌回禀:

“我佛慈悲。只是这孽畜妖性难驯,业力深厚,还需以佛法慢慢净化。”

普贤菩萨也道:

“这孽障杀孽太重,若轻易放出,恐生祸端。”

观音菩萨更是一句“机缘未至”,便将此事轻轻带过。

这三尊大妖修为深厚,是极好的助力,三位菩萨怎肯轻易放手?

更何况,坐骑亦是三大菩萨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

如来虽是佛门之主,却也不好过分逼迫。

如今狮驼岭这一局,倒是给了如来契机。

佛目再转,但见尸陀林中:

僧人遗蜕中蕴含的执念、怨气,与功德愿力交织,久而久之已生魔障。

如今青狮白象每日吞噬僧人遗蜕,看似凶残,实则是在以妖身净化这些执念怨气。

虽说偶尔吞食过往行人,但比起净化尸陀林的功德,这点业障确实不值一提。

“善哉。”

如来微微颔首。

其已在心中谋划妥当:

待金蝉子过了此难,如来便以“净化尸陀林有功”为由,

先赦免二妖罪业,赐还自由,

届时文殊、普贤二人若再推脱,便是贪功忘义。

坐骑设难之功你们得了,总不能半点好处不给底下办事的。

等到文殊普贤屈服,看观音如何坚持。

等到三妖重获自由,只需为三妖改头换面,便可收入麾下,

到时再助二妖重登大罗,进一步增强自己在佛门的话语权。

却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餐风宿水,戴月披星。

这一日,正行间,忽见前方山接霄汉,云连天际,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派险恶气象。

那山势连绵,不知有几百里,黑云压顶,妖雾弥漫,

远远望去,不见飞鸟,不闻兽吼,唯有死寂中透出的森然杀机,令人心胆俱寒。

三藏坐在马上,看得分明,不由得勒住缰绳,忧心忡忡道:

“徒弟们,你看前面那山,如此险恶,恐有妖魔作祟,我们须得小心才是。”

孙悟空跳将起来,手搭凉棚,运起火眼金睛望去。

只见那山壑之间,妖气冲天,黑烟瘴疠,如同煮沸的粥锅,其中更夹杂着浓郁的血腥怨煞之气,几乎凝成实质。

孙悟空看得真切,心中也是一凛,暗道:

“好凶的所在!这妖气之盛,规模之大,比那花果山鼎盛时也不遑多让,端的是个魔窟!”

但孙悟空生性要强,不肯在师父面前露怯,便回头笑道:

“师父放心,莫说是些山精野怪,便是阎罗殿,老孙也走得来回!有俺老孙在,保你无事!”

猪八戒在一旁撅着嘴,嘟囔道:

“猴哥说得轻巧,这山一眼望不到头,妖风阵阵,怕不是藏着多少吃人的魔头。依我看,不如寻条小路,绕过去罢了,省得麻烦。”

沙和尚则默默放下行李担子,握紧了降妖宝杖,沉声道:

“大师兄,二师兄,此地凶煞之气非同小可,还是谨慎为上。”

师徒几人正在议论,忽见那山道转弯处,颤巍巍走出一个老者来。

只见老者鬓发蓬松,白发杂乱地飘动着,胡须稀疏,如银丝般摆动,手里拄着一根龙头拐杖。他

远远地站在山坡上高声喊道:

“往西去的长老,快勒住你们的骏马!这山上有一伙妖魔,吃尽了世间的人,千万不能再往前走了!”

唐僧一听,吓得脸色大变,一来是马蹄下路不平,二来是坐鞍没坐稳,扑通一声跌下马来!

孙悟空赶忙上前扶起他:

“师父别怕!别怕!有我老孙在呢!”

唐僧道:

“你听那山崖上的老者说,这山上有伙妖魔,吃尽世间人,谁敢去向他问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