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四百四十六章 新方(1 / 2)

陈太医提笔的手悬在宣纸上,笔尖墨汁因停顿太久,在纸上晕开一小团浅黑。

他眉头紧锁,先前拟的方子,柴胡三钱、黄芩二钱,是按寻常风寒高热的剂量来的,可萧烁这身子,连一钱黄芩的苦寒都未必受得住。

陈太医轻叹了口气,换了张宣纸,重新沾墨写药方,每一味药材的剂量都反复斟酌,最终拟出一方:柴胡一钱半,较先前三钱之量减半,取其轻疏少阳邪热之效,又减其苦寒之性,免伤萧烁本就虚弱的脾胃。

黄芩仅用八分,较原方二钱大幅缩减,只借其清上焦肺热之力,与柴胡相佐共除表里邪热,却不致因苦寒过甚加重体内虚损。

生地黄一钱仍予保留,取其滋阴之能,针对萧烁高热耗损津液所致的唇裂肤燥,以滋阴制邪热,且其性微温,与柴、芩二药的寒凉无冲。

麦冬一钱续配生地黄,既增滋阴润燥之功,缓解口干与喉间气机滞涩,又能清心除烦,暗合萧烁苦读耗神的隐因。

新增黄芪二钱,此乃补气要药,正对萧烁浮而无力之脉,补中益气以固表,既助机体抗邪防风寒再侵,又能托举正气阻邪热反扑。

党参一钱半紧随黄芪之后,性平味甘不燥不寒,与黄芪相协强化补中益气之效,补脾胃以生血,解其气血亏虚之本。

更添炙甘草五分,调和诸药偏性,缓柴、芩之寒凉,兼补脾胃之气。

最后以生姜两片为引,助柴胡发散表邪且温胃和中。

大枣一枚擘开同煎,与生姜相伍健脾益气、调和营卫,促药物吸收又补津液。

方成,陈太医再看一遍,确认每味药材剂量皆贴合萧烁“虚不受补又抗不住邪”之症,寒温相济,攻补兼施,才将药方递与药僮,叮嘱道:“依此方抓药,文火慢煎,先煎柴胡、生姜一刻钟,再入其余诸药续煎至一碗半滤出;二煎加水两碗煎至半碗,两次药汁混匀,分两次温服,间隔一个时辰。”

余少云不放心地问道:“陈大人,按此方煎服,烁儿的高热能就能退下去吗?方才高热反复得那样急,本宫实在怕了、怕他这身子禁不起再折腾,若服药后仍有反复,或是……或是还有抽搐的迹象,可该如何是好?”

“娘娘放心。”陈太医躬身回话,语气比先前坚定了些,“此方药性平和,臣已尽量避开苦寒之药,殿下服下后,应能缓缓退热,且不易再反复。只是殿下底子太虚,退热后还需用八珍汤之类的方剂慢慢调理,切不可再劳累,否则恐难根治。”

“本宫知道了!”余少云立刻点头,转头对吟芳道,“快,拿着方子去太医院抓药,让他们用最好的药材,煎药时务必盯着,按陈大人说的法子来,半分都不能错!”

“是,娘娘!”吟芳接过药方,小心翼翼地折好揣进袖中,快步出殿而去。

陈太医又上前探了探萧烁的脉象,眉头微蹙:“娘娘,殿下此刻脉象虽仍虚浮,但比先前稳了些。等药煎好喂下,约莫一个时辰后,高热应能渐退。臣就在殿外候着,每刻钟进来诊一次脉,有任何变化,立刻向娘娘禀报。”

余少云望着床榻上呼吸急促的萧烁,眼眶又红了,却还是强忍着泪水点头:“有劳陈大人了。只要能治好烁儿,本宫定会上奏陛下,为大人请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