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草莓地标申报名:晨雾里,甜过阳光的第一口(2 / 2)

“还得一个月呢。”林小丧递给他一瓶水,“到时候让你第一个摘。”

猪八戒乐呵着应了,又被孙悟空喊去帮忙搬专家带来的种子袋——里面装着从荷兰引进的番茄种子,据说能长到一人多高,结的果子像小灯笼似的。晒谷场那边又热闹起来,原来是村民们围着专家问东问西,张婶捧着自家种的辣椒问品种改良,李叔举着沾着泥的红薯问怎么储存,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哑巴大爷都指着地里的玉米比划,眼里满是期待。

林小丧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去年第一次种彩虹玉米时的样子。那时她和马嘉祺蹲在地里,对着说明书研究了半天,还是分不清雄穗和雌穗,最后是孙悟空变了只小蜜蜂,才帮着搞明白怎么人工授粉。而现在,不仅有专家上门指导,连县里的电商服务站都主动来对接,说要帮他们开直播卖货,让思鱼乡的果子顺着网线卖到全国各地。

“想啥呢?”马嘉祺递过来一块玉米饼,“再不吃就凉了。”

林小丧咬了一口,玉米的清甜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她指着不远处的小学:“刚才听见孩子们早读,读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前总觉得这诗离得远,现在才明白,咱种的不只是粮食,是日子啊。”

马嘉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阳光穿过教室的窗户,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孩子们的读书声像串珠子,滚过田埂,滚过大棚,滚进每个人心里。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红色证书:“忘了告诉你,你的‘思鱼乡彩虹玉米培育技术’,县里给评了科技进步奖,下周去领奖。”

林小丧愣住了,接过证书翻开,照片上的自己穿着胶鞋,蹲在玉米地里笑得一脸土气。她忽然想起刚回乡时,有人说“城里姑娘细皮嫩肉的,哪能种好地”,而现在,她的手上结了茧,裤脚总沾着泥,却比任何时候都踏实。

傍晚收工时,林小丧特意绕到办公室窗外,看那株“粉扇”月季。新抽的枝条已经长了半尺长,顶端还冒出个小小的花苞,裹得紧紧的,像藏着个春天的秘密。马嘉祺拎着桶水走过来,慢慢浇在根上:“专家说这品种抗病虫害,明年能开上百朵花。”

“到时候摘几朵给活动室的老人们插瓶里。”林小丧说。

“不止。”马嘉祺看着她,眼里的光比夕阳还亮,“我想在大棚旁边建个小花园,种上月季、玫瑰、向日葵,再搭个葡萄架,让来采摘的游客能坐下来歇歇脚,尝尝咱自己做的草莓酱。”

晚风拂过,草莓地里传来沙沙的响,像是在应和他的话。远处的晒谷场上,村民们还在帮着整理专家带来的资料,笑声混着拖拉机的突突声,在暮色里漫开。林小丧低头看着手里的证书,忽然觉得,所谓的幸福,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像这草莓藤一样,一茬一茬地长,一颗一颗地结,把贫瘠的土地,慢慢酿成了甜。

夜里,林小丧在笔记本上写下:“今天专家说,草莓坐果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就像日子,得有盼头,也得有分寸。”写完,她想起马嘉祺说的智能棚,想起孩子们放飞的彩色气球,想起老人们手里的玉米饼,嘴角忍不住弯了弯。

窗外的月光落在育苗棚上,塑料膜上的露水闪着光,像撒了一地的星星。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又会有新的活儿等着她——给草莓苗打侧枝,给玉米地除草,跟着马嘉祺去看智能棚的地基。这些活儿琐碎又平凡,却藏着最实在的希望,就像思鱼乡的土地,沉默着,却孕育着无穷的力量。

而她和马嘉祺,和所有爱着这片土地的人,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一天一天地干,看着种子发芽,看着花儿开放,看着日子像草莓一样,红得透亮,甜得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