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这一开口,就把面前的林家众人搞得无不欢喜笑颜。
林家家主先一愣神,随后瞳孔张大,满是不敢相信,过了许久才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颤着声音微微道:“我女儿幼娘。她真成甲等班的一员了?”
一旁的林夫人也是一脸难以置信。
小胖墩林大宝依旧拿着手里的吃食,最先反应过来,蹦蹦跳跳手舞足蹈,虽然不太明白长姐加入国子监成为甲等班一员是什么事,但好像是件大喜事。
所以在旁边不停地喊:“姐姐加入国子大学成了甲等班的人了。”
“姐姐好厉害,真的特别厉害。”
林幼娘傻乎乎地笑着。
一时间没了当日在林家大堂敢跟父亲抗争的倔强形象,倒成了个憨态可掬的傻姑娘,摸着弟弟林大宝的小脑袋。
他们姐弟两人倒是像金童玉女,特别有福气。
傻人有傻福。
林家众人渐渐反应过来,国子监内的其他学子们也一一来到此处,看向林家众人全都是恭喜不断:“林大人,日后贵千金成了我国子监的人,前途无量。”
“林学妹,对国子监有什么不熟悉的地方尽管问师兄,师兄保证把师妹照顾得妥妥当当,绝不让你在这里受半点委屈。”
“师妹放心,成了我国子大学的人,在这洛阳新都之内不说横着走,也绝对不用再惧旁人。”
慢慢的,随着杨子荣、杨浦还有解缙他们这些甲等学子的到来,顿时在林家众人周围形成了一片肉眼可见的真空地带。
“恭喜学妹加入甲等班。”
杨子荣作为领头人缓缓一笑,其他的甲等班学子在这一刻也纷纷露出友善的笑容。
“多谢师兄。”
林幼娘一脸郑重地点了点头。
直到这一刻。
她才清晰无比地感知到,自己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也不是清源县能影响得了的了。
很快,国子大学的消息也就传到了宫里面。
御花园处,朱标和常氏相对而坐。
面前摆着的正是林幼娘在国子大学的考卷。
看着上面条理清晰的答案,字体娟秀,心思细腻,于细微之处便可见是一位女儿家的手笔。
除此之外,这答卷答得也是甚好,让朱标这位皇上龙颜大悦:“此番可是要多谢皇后了,为我大明寻得一位实学大才。
待到来日,即便不能入庙堂,便是在工部之内,怕也能够一展所长,甚是不错了。”
朱标颔首点头,能让他堂堂一国天子这般夸赞,便也可见林幼娘的才学已然足够优秀,能得上达天听便已是难得。
“终还是陛下之功,妾身也不过只是在旁提了些许建议而已,远远比不上陛下您的远见。”
常氏一脸谦逊地说道。
朱标听后会心一笑,这才是他心目之中合格的皇后。
“常氏!”
朱标目光温情,一把握住皇后常氏的柔荑。
她浅浅一笑。
两人随即寒暄,耳鬓厮磨。
虽是老夫老妻,可常氏多年以来保养甚有功效,如今虽已育有几多子女,肌肤却宛若少女一般白嫩,吹弹可破。
女人好美,为悦己者容,而对常氏而言,普天之下,还有何人能比朱标更尊贵?
“陛下……”
常氏目中情动,脸颊微红,丰腴的身子一阵扭捏,一双凤眸看了看附近的心腹宫女,轻抬手掌微微一扬。
周边的太监宫女得了令,便迅速退下。
数个时辰后,朱标离开坤宁宫,前去武英殿继续处理国朝政事。
殿内,常氏在凤榻之上,面露潮红,心思欢喜。
她本就是这大明的女子,所以对男子三妻四妾并无太多芥蒂,更何况朱标本就是帝王之尊,自古以来三宫六院本就理所当然。
她也并非有什么占为己有的心思。
毕竟哪怕是马皇后,也知晓此事太过缥缈,不可能实现。
这一刻,常氏自觉似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女子。
……
回到武英殿,朱标继续处理国朝政事。
案桌前的奏折不少,还有的同那新实学国策息息相关。
虽着实学国策有御史中丞姚广孝全权同意,还有其他的实学官员一致赞同,可并不代表满朝文武无人在其中提出对这新实学国策的质疑,以及其一旦实行之后所造成的后患与其他影响力。
而对于这些,朱标并未生出厌烦之心,依旧一一往下看去。
其中不少真知灼见,对他这帝王天子实行实学国策还是有所助益的。
哪怕朱标极其信赖实学派系,可一旦坐上这九五之尊的帝王高位,对待任何一位臣子便不再如同昔日挚友那般。
挚友之间,首先便是君臣,而既是君臣,自然要用平衡之道。
所以朱标登基以来,朝野之间实学派系的力量依旧空前绝后、步步高升,但随着陆羽离开,还有御史中丞姚广孝只忙于实学时政之务,并不刻意争权夺利。
所以在这朝野之间,实学派系中很大一部分官员本就是依照他朱标的指令做事,哪怕因此会损害实学派系的一些利益,这些人也绝对会去做。
毕竟哪怕是实学派系,也有着亲疏远近之别,有着上下高低之分。
或许陆羽还有姚广孝他们两人,早已预料到了这一日的到来。
可两人却并不打算反抗。
同封建王朝的帝王作对,哪怕可争得一时之利,除非是要揭竿而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不然或早或晚都会受到清算。
哪怕有生之年位极人臣、权势滔天,可百年之后?
下一代人又有多少概率能继续延续传承这朝堂之上的权力?
前朝多少案例早已证明,这种做法根本长久不了。
处理完奏折,外面的天色刚刚入夜,朱标眯了眯眼。
在这武英殿昏暗的烛光之下,此刻他朱标已不再是洪武一朝的懿文太子,而是真的成了这大明朝的帝王之尊,龙威尽显。
万事万物不可扰其心,天下之人不可察其念,这才是帝王之尊,这才是九五天子。
武英殿内,数位大学士早已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