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过后,雷俊直奔主题:“许总,这次找你,确实是为了‘凌霄二代’的芯片。大米最新款的折叠屏手机和智能汽车,都需要这款芯片来支撑核心功能。我这边初步算了下,至少需要20万片,你看能不能给我留个份额?”
换作其他厂商,许振峰或许会直接按流程回复,但面对雷俊,他却多了几分考量。
“你的需求我记下来了,”许振峰顿了顿,继续说道,“目前生产线的产能确实紧张,但我可以给你协调5万片,下个月先交付2万片,剩下的3万片分两个月交付。”
这个答复让雷俊喜出望外——要知道,当时很多厂商连“能不能拿到货”都不确定,许振峰能直接给出明确的交付时间和数量,已经是“天大的面子”。
挂断电话后,许振峰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生产基地。可以这么说,这里的机器24小时运转,恨不能每天运转48小时,这都不足以量产出足够的“凌霄二代”芯片。
远处,振峰汽车公司的新厂房正在加紧建设,吊机的轰鸣声隐约传来。就在“凌霄二代”热销的同时,振峰集团的另一大业务板块——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高光时刻”。
振峰汽车公司推出的首款高端新能源汽车“凌云01”,从立项到量产只用了18个月,却创造了多项“全球第一”:搭载“凌霄二代”定制版芯片,自动驾驶系统的响应速度比特斯拉ModelS快0.3秒;采用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续航里程突破1200公里,充电10分钟可续航400公里;车身采用“碳纤维+铝合金”复合材质,重量比同级别车型轻20%,碰撞安全系数却提升35%。
更颠覆的是价格——“凌云01”的起售价仅为39.8万元,而同级别的保时捷Tay起售价高达88.8万元。
“凌云01”的发布会选在魔都国际赛车场,当许振峰亲自驾驶着新车完成0-100公里/小时加速(仅需2.9秒)的演示时,现场观众的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
发布会结束后,线上预订通道瞬间被挤爆,1000辆首发限量版在3分钟内售罄,后续追加的5000辆订单也在24小时内被抢空。
更意外的是,不少原本计划购买特斯拉、蔚来的消费者,纷纷取消订单转而等待“凌云01”。
某汽车测评机构的数据显示,“凌云01”上市首月,就占据了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18%的份额,直接倒逼特斯拉宣布“ModelS降价15%”。
即便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凌云01”的全球扩张也势不可挡。
在欧洲,“凌云01”通过欧盟最严苛的“e-NCAP五星安全认证”,成为首个获此认证的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它凭借“高温环境续航衰减率低于5%”的优势,迅速抢占泰国、马来西亚市场;甚至在电动汽车普及率极高的挪威,“凌云01”也凭借“充电效率领先当地竞品30%”的亮点,跻身月度销量前十。
有媒体评价:“‘凌云01’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跟跑’正式迈入‘领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