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计算S形轨道的引力参数,”林烨的声音异常平静,“让殖民星调整引力锚点,不要对抗,顺着星轨的自然曲线重新校准。”
“可是……”苏瑶犹豫了,“这会让殖民星的位置偏移三百公里,很多建筑会被抛到海里。”
“不调整的话,四十分钟后整个星区都会解体,”林烨看着舷窗外,红光中的恒星仿佛在向他眨眼,“还记得老馆长说的吗?古代航海者遇到风暴,会跟着洋流改道,而不是硬顶着风浪直行。”
殖民星的引力锚点开始调整,林烨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当第七个锚点完成校准的瞬间,七颗“灵枢”恒星的红光突然褪去,重新发出柔和的白光。扭曲的星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开,恢复成古老星图上的S形曲线。
“曲率引擎响应恢复正常,”苏瑶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颤抖,“殖民星报告,共振停止,裂缝开始闭合。”
林烨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舷窗外,“盘古之脊”的星光重新变得稳定,S形的星轨在宇宙中蜿蜒,像一条苏醒的巨龙。他忽然明白,所谓的星轨异常,不过是宇宙在提醒他们,有些古老的智慧,比现代仪器更懂得平衡的奥秘。
“把这次的观测数据存档,”林烨对着通讯器说,“编号就叫‘灵枢觉醒’。另外,通知古籍馆,他们那本《星轨考异》,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年代。”
通讯器里传来苏瑶轻快的笑声:“队长,你说古人是不是早就见过星轨变弯?他们怎么知道要画成S形的?”
林烨没有回答,只是抬头看向那片重新变得宁静的星空。或许,人类从来都不是在发现宇宙,只是在一点一点回忆起,我们曾经知道的事情。就像此刻,“盘古之脊”的星光落在他的脸上,带着亿万年的温度,仿佛一句跨越时空的低语:原来你还记得。
舱室里的警报声停了,只剩下控制台轻微的嗡鸣。林烨调出古老星图的扫描件,将它与现代星图重叠。S形的古老星轨与直线的现代星轨在全息投影里交织,像两条缠绕的蛇,最终在某个看不见的节点上重合。他忽然想起祖父书房里的那幅对联:“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这时,控制台收到一条来自地球的通讯,是古籍馆的老馆长。老人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音:“小林,你还记得我给你看的那枚战国铜剑吗?剑身上的星图纹,现在看来,就是S形的‘盘古之脊’啊!”
林烨看着屏幕上闪烁的星轨,忽然笑了。原来那些被当作神话的传说,那些被视为迷信的记载,不过是先人用他们的方式,记录下的宇宙真相。而所谓的进步,或许就是在科技的迷雾中,重新找回与古老智慧对话的能力。
舷窗外,“灵枢”恒星的光芒变得温暖而恒定,它们在S形的星轨上缓缓转动,像一串被拨动的念珠,在宇宙的长河里,发出悠远而清晰的回响。林烨知道,从今天起,第七星区的星图要重画了,而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又将多了一块拼图——一块来自遥远过去的,带着温度的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