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56章 好自为之!(1 / 2)

这些账册,详细记录了数年来,如何通过虚报工程、与漕帮勾结夹带私货等方式,将国库银两一步步洗白、分赃的完整流程!

其中清晰载明了工部钱益坤、甚至几位更高层官员收受巨额“孝敬”的记录!铁证如山!

证据确凿,姜淮与赵吉联名上奏。朝会之上,风云变色。当姜淮将一本本账册、一份份供词呈上御前时,钱益坤当场瘫软在地。几位之前还气焰嚣张为工部辩护的官员,面如死灰,抖如筛糠。

姜淮并未趁机扩大打击面,他的奏报条理清晰,证据链完整,只点名了查实有据的几名主犯。但他呈上的证据,却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到脖颈发凉。

皇帝震怒,下令将钱益坤等一干人等即刻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会审。并下旨褒奖姜淮、赵吉等人“忠勤体国,不畏权奸”。

案件看似尘埃落定,数名官员落马,户部账目开始了艰难的清理。姜淮因功受到嘉奖,在朝中声名鹊起。

但他深知,这远非胜利。倒下的不过是台前的傀儡,真正的幕后大佬,或许只是断尾求生。朝堂之上,那些意味深长的目光更加复杂,有敬佩,有忌惮,也有深深的敌意。

首辅在散朝后,再次与姜淮“偶遇”,这次他只淡淡说了一句:“景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好自为之。”

姜淮躬身谢过,心中澄明。他知道,自己已彻底站在了风口浪尖。户部的账目清理才刚刚开始,而帝国积弊的深潭,他不过才搅动了表层。

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握紧了手中那枚从李崇遇袭现场拾起的、带着血迹的算珠,目光更加坚定。

这场无声的战争,远未结束。他整顿帝国财政的决心,经此一役,已如出鞘之剑,再无归鞘的可能。

……

姜淮站在户部衙门的庭院中,看着吏员们将钱益坤等人的官帽摘去,押解出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寂静,胜利的喜悦被沉重的代价冲淡,李崇仍在病榻上生死未卜。

皇帝的褒奖和彻查的旨意,给了姜淮暂时的尚方宝剑。他迅速行动:

整顿户部内务:以雷厉风行之势,将几个与钱益坤勾结甚深、劣迹斑斑的胥吏革职查办。

同时,破格提拔了在查案中表现出色的周墨安为侍郎衔,协助总理清账事宜;擢升郑方为档案库总管,赋予其整理、鉴定旧账的实权。

追赃与填补:全力追缴钱益坤等人的赃款,虽如大海捞沙,但也追回部分,暂解国库燃眉之急。他奏请将这部分款项优先用于北疆重建和抚恤李崇等有功人员。

遭遇“软钉子”:然而,当他试图将清查范围扩大到其他部院,或触及某些更深层次的陈年旧账时,阻力变得无形却强大。

相关衙门要么阳奉阴违,以“涉及机密”或“需协同办理”为由拖延;要么送来的账册干净得可疑,显然是经过精心“加工”。姜淮明白,真正的堡垒,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

...

一日,皇帝在御书房单独召见姜淮。不再是朝堂上的公开嘉奖,而是更深入的垂询。

“姜爱卿,此次查案,你居功至伟。然则,朕观朝野议论,有言你手段过激者,有言你意在揽权者。你可知,水至清则无鱼?”皇帝的语气平和,目光却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