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68章 陶潜(1 / 2)

几人并未骑马,马匹由亲卫牵着,跟在后面。

沿途商旅兴盛,行人如织,因着王愔之大力铲除桓玄余党旧部,释放了不少市人。

这些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屯田是让他们送死,于是放为良籍,从事货殖业,这本就是他们擅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倒也做的有声有色。

江陵西接巴蜀,北临豫州,南接荆南湘州,顺江直下,可至武昌、建康,本就是大江中游的物贸流转中心,又几乎未历兵灾,民间财富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下来,购买力是可以的。

但见街边,叫卖声不绝,荆南的漆器、蜀中的蜀锦、湘州的土布、还有各种农具、铁器、乃至铜器都有售卖。

有有人卖着一笼笼的兔子、鸟雀、獾子崽狼等小兽。

而更神奇的是,钱塘和义兴出产的机织锦锻和麻布、纯碱、洧州盐场出产的精白盐、也有售卖了。

整个市集,一派繁荣,王愔之颇有些自豪。

却是道旁突有人吟道:“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嗯?”

王愔之转头一看,一名四十左右的青袍人负手昂立,袍子都洗的发白了,神情刚正,一副忌恶如仇的模样。

正以审视的目光扫量着自己。

王愔之回头唤道:“把对面那位请来。”

“诺!”

两名亲卫走过去,将青袍人带了过来。

王愔之问道:“君识我?”

青袍人略一拱手:“王郎大名天下谁人不识?”

话是这么说,但语气中没有丝毫恭敬之意。

王愔之懂了,这是来找茬啊,于是又道:“汝乃何人?”

“浔阳陶潜。”

青袍人傲然道。

陶潜的大名是华夏人都知道,也确有才学,但陶潜脾气太臭,看谁都不顺眼。

此人心目中的世界是理想化的世界,桃花源怎么可能在现实中存在呢?现代人看的透彻,把桃花源鬼畜化,成了各种恐怖秘境。

如果有可能把陶潜送去现代,让他亲眼看一看各类文学作品中,充满恐怖、诡异意味的桃花源,怕是会吐血三升。

王愔之不由嘿嘿一笑。

刘兴男不满道:“陶公一看就是世外处士,郎君也太无理了吧。”

陶潜现出不快之色。

听到他的尊名还嘿嘿怪笑的,这也是天下头一位。

奇人异士多有怪异之举。

如诸葛孔明三避刘玄德,王猛抠虱见桓温,原先王愔之以为遇上了高人,却没料到,竟是陶潜,不禁兴趣恹恹。

但是论起关系,郗绍的妻室来自于陶氏,与他拐着弯能搭上,倒也不好过于轻慢。

于是澹澹道:“君曾任江州刺史王叔平(王凝之早年任职)祭酒,因出身庶族,为人轻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后隆安四年,君入桓玄门下为吏,因桓玄立意代晋,深悔仕桓,于次年借父丧之机脱桓而去,自此隐居浔阳不出,不知今日为何来我江陵?”

陶潜也看不惯王愔之的作为,冷声道:“北府军与孙恩余孽战于浔阳,我不堪其扰,又听说王郎挟天子镇江陵,故来一观。”

“哦?”

王愔之饶有兴致的问道:“君看到了什么?”

陶潜道:“桓玄取人家财,多威逼利诱,虽恶行滔天,下手还算有分寸,不致于把人逼至死地,而王郎取财,强抢明夺,不留一丝余地!

桓玄代禅登基,尚能一步步来,而王郎甫入江陵,却尽享人臣殊荣,王郎问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族灭人亡,看到了陛下与皇后困居江陵脱身不得!”

“老匹夫,一派胡言!”

薛银瓶大怒。

王愔之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在你看来,我连桓玄都不如?”

“是矣!”

陶潜大袖一挥,满脸的义正严辞之色。

王愔之又道:“你辱骂我,莫非是仗着我母族与你陶氏有些姻亲关系?”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