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69章 决议(1 / 2)

陶潜后悔了,他觉得不该来见王愔之,这倒好,在王愔之嘴里,自己一无是处,近乎于失去了自信。

王愔之突然放声吟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潜,汝忌恶如仇,品行可嘉,却过刚过直,刚则不久,直则易摧。

美丑,善恶,不可独存,譬如天有阴阳,没有丑哪来的美,没有恶又哪来的善?若是不懂变通之道,寻一僻静处结庐自守乃汝之归宿!”

陶潜如木头桩子般站在街心,嘴里喃喃念叨,似在品悟韵味,也似是有所得。

王愔之的神色颇为怪异。

当着作者的面,吟诵他还未面世的作品,是什么体验?

王愔之并没有问陶潜,在多看了他一眼之后,便招呼众人离去,而陶潜仍立在原地不走。

刘兴男忍不住道:“陶潜才情不逊于谢公义,郎君不正在广纳贤才吗?名士高人都有些古怪脾气,好言好语便是了,若以陶潜为臂助,或能如虎添翼呢!”

王愔之摆摆手道:“诗做的好,未必事的做好,自鸣清高之辈,往往眼高手低,这种人的危害更大。

况且陶潜忌恶如仇,在律、理、情之间,只取律不顾情理,甚至律都未必顾,行事裁决只凭个人喜恶,我若用他,岂非自寻麻烦?

当然,若陶潜有所醒悟,或可试着用之,关键还在他自己。”

“噢!”

刘兴男似懂非懂的点头。

……

又过两日,司马德宗还是没熬过去,晏驾去了幽壤,彻底把王愔之的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但丧事该办还得办,并且还得承受来自于阴暗处的恶意污蔑。

好在丧期不长,依汉制,文武百官与百姓需为晏驾帝王服丧三十六日。

晋承汉制,在这期间,须食素、禁欲。

原本王愔之可以关起门来偷偷与王灵或者薛银瓶欢好,但想想还是算了,怎么说司马德宗也是皇帝,最起码是出于尊重吧。

更何况依礼守丧,既是对心灵的洗涤,也能求得一份心安。

晋室历代皇帝下葬须严格遵守不坟、不树、不谒的三不原则。

所谓不坟,即不堆土丘,地面没有寝庙、神道等标志性建筑。

不树是陵区不种植松柏等树木。

不谒则指不允许人主及群臣拜祭。

这是司马懿定下的规矩,担心自已夺取曹魏江山的那一幕于后世子孙重演。

嘉平元年正月初六,辅国大臣曹爽陪同魏主曹芳进谒距洛阳城南九十里的高平陵祭祀明帝曹睿,被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兵变,一举控制了曹魏政权。

同时,自曹魏以来,盗墓成风,两汉帝陵,王公墓葬屡遭盗掘,这对司马懿立下薄葬的祖训也起到了重要影响。

不过再是薄葬,也不能苍促,王愔之发文让建康择址起陵,一俟服丧结束,便扶灵柩回建康安葬。

十日之后,司马德宗的死讯传回了建康。

东府城!

刘裕、刘毅、江敳、刘敬宣、臧熹、诸葛长民、谢混、徐羡之等人济济一堂,虽然均是披起了重孝,但隐约间,又或多或少有几分振奋之色。

要说倒霉,谁能如王愔之这般倒霉?

桓玄把皇帝带在身边,那么久都没事,可是落到王愔之手头,没几日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