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70章 君子协议(1 / 2)

众人面面相觑。

不过刘裕是北府军的大都督,有刘裕拍板定论,徐羡之也无话可说,他已经有些看出刘裕是那种外宽内忌的人了。

这种人,威福自加,表面上不说,不代表不秋后算帐。

但是有一说一,姚秦值此大败,关中又乱哄哄一团糟,确是收复关中的天赐良机。

江敳又道:“赣水之败,非战之罪,水军依然由希乐执掌,尽力使我北府水军恢复王孝伯之时的盛况。”

“诺!”

刘毅拱手,心里却怪怪的。

北府军自淝水战后的极盛时期,正是王恭镇京口的八年时光,虽然未历战事,但北府军的军容军备,器械粮草,操演规训无不充足,士气也较为高昂。

尤其是,王恭主持修建了京口大城,若非如此,北府军一众将领家眷还住城外呢,孙恩来攻之时,局面会更加的险恶。

毕竟铁瓮城逼仄,不是所有将领的家眷都有资格进铁翁城避难,一旦被孙恩俘获,于城下劝降,后果不堪设想,未必能等到王愔之千里赴援。

念及于此,不仅是刘毅,很多北府将领的神色都颇为微妙。

北府军承了王恭父子两代的恩泽啊。

江敳也意识到了失言,忙拱手道:“事不宜迟,请将军先去稚远兄府上,然后去琅琊王府请琅琊王即皇帝位。”

“也罢!”

刘裕长身而起。

……

三日后,司马德文即位为帝,除了他自己意气风发,司马氏余党均是心里不安,按照昌明之后有二帝的图谶,司马德文正是第二帝啊!

虽然承袭汉魏,末帝不至于死,却也要被圈禁一生。

钱塘!

既便回到了庄上,刘穆之也批阅着案牍。

今年的天气还算正常,最担心的蝗灾没来,如今正值秋粮入库之时,看着那一粒粒黄澄澄的谷子运入库房,刘穆之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夫郎喝碗茶吧。”

江氏端了杯茶进来,在刘穆之身边坐下。

“嗯~~”

刘穆之略一点头,搁下笔,接过茶碗抿了几口,就放下,继续提笔。

江氏小心翼翼道:“阿兄又给妾来了信。”

“说的什么?”

刘穆之头也不回。

江氏道:“阿兄说,陛下在江陵崩了,朝臣都以为是王郎下的毒手,暂且议立琅玡王为帝,想那王郎年纪青青,就干出轼主的恶事来,连桓玄都不如。

夫郎又何必事奉这等人,不如及早离去,免得为家里招来祸端。”

“呵~~”

刘穆之冷笑道:“鹏举(江敳表字)兄怎会如此幼稚,想必是你私自添加进去的罢?”

“这……”

江氏面色一变,索性豁出去了,大声道:“妾不还是为了这个家,先主必为王愔之所害,不然被桓玄挟持都没出事,一到了他手上,先主就崩了。

小小年纪如此恶毒,怕是将来他夺了江山,或行高汉故事!”

“放肆!”

刘穆之大怒:“忠臣不事二主,且王郎待我不薄,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投那刘寄奴,汝死了这条心罢。

汝若一心向着娘家,尽管自去!”

“夫郎凶妾?呜呜呜!!”

江氏慌了,捂着脸,大哭着跑了出去。

“哎~~”

刘穆之重重吐了口浊气出来,颇觉心烦。

……

江陵!

半个月过后,终于出了司马德宗的丧期,王愔之把荆州交托给了何澹之,便领水陆步骑沿江而下。

因司马德宗的梓宫太大,没法装船,只能车载马拽,行路很慢,一直到十月底,才回了建康。

全军驻扎建康城南十里的新亭,也就是桓玄下都是驻扎之处。

“郎君,有人来了!”

阵前,有烟尘扬起,奴奴唤道。

一队军马精甲耀日,缓缓行来,前方是各种车辆,显然是朝廷重臣。

王愔之可不会自作多情地以为是来迎自己的,只转头问道:“兴男小娘子,你父很可能会来,你要不要避一避?”

“为何要回避?阿父又不是外人,这么久都没见了,想必阿父想死兴男了吧,兴男还打算回家探望阿母呢!”

刘兴男不假思索地回绝。

“行!”

王愔之充分尊重刘兴男。

渐渐地,车辆停了下来,下车的下车,下马的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