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袁绍身边,谋士郭图察言观色,适时上前一步,拱手道:
“主公所虑极是。董卓势大,我等绝不可坐以待毙。当务之急,是尽快增强实力,扩张地盘,以应对将来之变。”
袁绍抬眼看他,又扫视身边诸多谋士,开口询问:“诸位可有良策?”
人群中,很快一个留着八字胡,身形瘦削的文士缓步走出,他是袁绍麾下另一位主要谋士,逄纪!
只见逄纪沉吟片刻,开口分析:
“主公如果要扩张地盘,眼下渤海郡周边,可选目标有三处:其一,是渤海郡北,北平太守公孙瓒。”
话音刚落,郭图便开口否认:“公孙瓒兵强马壮,白马义从绝非弱旅,主公与之交战,就算能够取胜,也必然会伤筋动骨,万一这个时候董卓自长安东出,杀进中原,我等危矣!”
闻言,逄纪继续开口:“那还有其二,南面,东郡太守曹操,曹操新得兖州,根基未稳,人心浮动,主公出兵,必然一战而胜,尽得曹操地盘!”
袁绍摇摇头:“不可,曹孟德与我乃是故交,岂可夺友人之城?”
“那还有第三者,”逄纪话锋一转,指向厅内地图上的冀州,“邺城韩馥,坐拥冀州富庶之地,却性多疑惧,庸碌无能,正所谓怀璧其罪!此乃天赐于主公之基业也!”
袁绍目光闪烁,显然心动,但仍顾虑道:“言之有理,但无故兴兵讨伐,恐失人心……”
逄纪微微一笑,早已成竹在胸:
“主公岂不闻‘驱虎吞狼’之计?可暗中遣人致书公孙瓒,许以重利,怂恿其南下攻打韩馥。韩馥此人,性格庸懦,闻得公孙瓒大军来袭,必吓得魂飞魄散,方寸大乱!”
他眼中闪过精光:
“届时,主公再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入邺城,陈说利害。就言唯有将冀州让与主公您,凭借袁家四世三公之威望及主公之雄才,方能抵挡公孙瓒,保全他韩馥身家性命。韩馥惊惧之下,必肯相让!”
此言一出,帐中一人应声而出,正是袁绍的外甥高干。他意气风发,拱手请命:
“舅父!此计大妙!干不才,愿亲往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那韩馥让出冀州!若不成,愿以军令状处置!”
袁绍看着自信满满的外甥,又望向逄纪,犹豫再三,终于下定决心:
眼下他确无更好选择,而董卓吕布的威胁不知道什么就会到来…
所以,眼下夺取冀州,增强实力是势在必行!
只见袁绍猛地一拍案几,决然道:
“好!就依元图之计!公予,你即刻准备,前往邺城!务必说服韩馥!”
“遵命!”高干朗声抱拳。
……
几日后。
计策如同袁绍麾下一众谋士商讨得那般顺利进行。
邺城,州牧府邸内,气氛凝重。
袁绍的外甥高干一身锦袍,昂然而立,正对着面色变幻不定的韩馥侃侃而谈,语气虽看似恭敬,实则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
“韩使君,非是在下危言耸听。那公孙瓒携白马义从之威,已厉兵秣马,不日即将南下。冀州虽富,然兵甲不修,将帅离心,试问使君,以何抵挡公孙瓒虎狼之师?”
他顿了顿,观察着韩馥愈发难看的脸色,继续道:
“我家主公袁本初,四世三公,海内人望,且兵强马壮,威震河北。”
“若使君能审时度势,效仿古之先贤,将冀州之事托付于我家主公,非但可使冀州百姓免遭兵燹之祸,使君您更可获让贤之美名,安享尊荣,岂不胜过终日提心吊胆,唯恐城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