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强硬的态度让老朱也无可奈何。
父母经常会用掐断孩子的经济来源以此来让孩子听话,千百年来大都如此,在新世纪是这样,在几百年前的大明也是如此。
老朱用这一套就用的十分顺溜。
只是这会儿朱橚手头有着十六万两银子后,老朱发现自己已经对朱橚无计可施了。
当然,如果老朱硬来也是可以的,但老朱也是要脸的。
嗯....至少在朝堂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会儿的老朱还要点脸面。
以大欺小的事情,暂且不会干的太过分。
更何况在老朱看来,这十六万两既然已经到了朱橚的手里,那就是和到了自己手里无异,无非就是多花费些时间,多想一些法子把这些钱掏出来....
朱橚提出的大明建国以来第一次商贾座谈会虽然是大事,可也是相对而言。
倘若是放到这朝堂之上,这事情,很大,却也算不得太大。
也就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插曲。
很快,朝会就稳步推行,开始了其他的议题。
北边的元朝残党依旧虎视眈眈。
大明境内还有一些元朝余孽,需要围剿。
元朝丞相兼丞相王保保又带兵偷袭了明军,让明君损失不小....
困兽犹斗,威力依旧十足。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老朱拍板,又从国库给各地军队调去了不少的粮饷,说到这些的时候,户部尚书张贺年老张同志和大明皇帝朱重八老朱头,两人频频侧目,说两句话就看一会儿朱橚,说一阵就关切地问候两句,询问朱橚的看法。
朱橚心里自是晓得自己老爹和这户部尚书老张的心思,没别的,主打一个装死。
想从咱手里头掏银子?
想都别想!
不是朱橚吝啬,实在是这些钱朱橚留着有大用。
他心中宏达的计划,不足为外人道也。
那玩意儿说出来,指定会被人当成疯子,就算不被当成疯子,也只会被当成孩童的玩笑话。
更何况大明本就有自己发展的轨迹,自己要做的是给大明这个原本就行驶在正轨上的火车换上一个更强的动力装置!
虽然现在的大明很难,各地都要用钱,都缺钱,可朱橚知道,这些情况哪怕没有自己出手,按照历史的走向,也都能一步步解决。
而自己要做的,比这些要难得多!
这十六万两虽然不少,可要是放到整个大明各处缺银子的地方去用,水花都打不起一个。扔进去都听不见个响声。
可要是留在自己的手里。
这就不是一个十六万两,而是十个,百个!
钱生钱的第一要点就是,得有基础的本钱!
无论是大买卖还是小生意,第一桶金永远是最难的。
老朱和老张见点不出银子,也没有强求,朝堂议题继续推进。从远超余孽,草原民族的威胁,到了各地盗匪横行。
乱世必出盗匪。大明刚建国没两年,元朝末年的动乱影响力依旧庞大,滋生的盗匪各地都有。
虽然这几年剿灭了不少,可依旧有不少偏远之地,距离应天府这经济政治中心远些的地方,朝廷管辖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盗匪依旧不少,还有很多盗匪与当地豪绅相互勾结,专门干着劫掠百姓的勾当。
百姓的安定迫在眉睫,因此不光和元廷旧部要打,这些盗匪也要剿灭!
多线作战,老朱把能干仗的那群老兄弟几乎都给派出去了。
明初能打仗的将领多得很,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中山侯汤和、宋国公冯胜、颍川侯傅友德、德庆侯廖永忠、以及年轻一代的蓝玉、沐英等。
这会儿的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能打仗的将领,这个时代的大明是最群星璀璨的大明。
这批人要是放到国力强盛的洪武后期或永乐时期,那开疆拓土不在话下。
但可惜,这会儿是大明初期,钱粮紧缺,国力更算不得强盛,百姓也都还在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到处都是饥饿的百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这些将领再强,大明的国力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战争消耗了。
除了大明境内的匪寇以及元朝的旧部这两个必须征剿的点之外,老朱不愿开启任何的战争。他明白,此刻的大明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休养生息!是安定!
这也是老朱培养朱标的方向,他并没有想过让朱标去开疆拓土,所以培养朱标的方向也更偏向于治国,偏向于继续修养,蕴养大明国力。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拼的是国力,是战争潜力!老朱深刻明白这一点!
想方设法老朱和老张争得面红耳赤,总算又从国库抠出了十万两银子给拿去剿匪。
两人争辩时又时不时点了朱橚。
朱橚左右不搭茬儿。
这两只老狐狸看似争吵,实际如何还不知道呢,说不得还是盯着自己的银子。
朱橚也很想帮一把大明,可他手里的只是十六万两,不是一千六百万两,所以也就只能爱莫能助了....
这钱,高低得留着!
接连讨论了商贾座谈会、征剿元朝余孽以及各地剿匪的事宜后,朝会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个多时辰。
同时朝会也进入到了最后一件事——灾民。
各地灾民数量高居不下,朝廷又没有银子,无法安置。
老朱和户部的张贺年老张又吵了起来。
这回朱橚确定了,这两只老狐狸就是在演戏,看起来吵的厉害,但语言的中心始终围绕着银子和自己,各种语言铺垫,好似自己不交出钱就是害了无数百姓一样。
好在经历过后世互联网的熏陶,这样的道德绑架显然绑架不了朱橚,朱橚干脆就闭上眼睛,靠着奉天殿的大柱子假寐。
眼不见心不烦。
老朱和老张见到这一幕,深感无奈。
看着软硬不吃,靠着柱子假寐的朱橚,老朱嘴角也不由得抽了抽。
“他娘的,十岁的娃娃就这么难缠!咱妹子可真会生!”
老朱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从朱橚这边掏兜失败深感挫败,有种挫败感,可另一方面,想到自己的儿子十岁就能有这样的脑子,又觉着自己生的好,种好,有种莫名的自豪感,可想到如今缺银子的朝廷和那些灾民百姓,老朱看这十六万两银子又觉着一阵眼热....
讨论了半天,对于如何处理灾民依旧拿不出一个太好的解决办法,老朱只能从内库出钱,能救助一些算一些。
想要从根子上减少天下灾民的数量,需要的还是大明整体国力上的提升。
而这,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大明就像是初生的婴儿,想要走向强盛,任重而道远,正如后世刚建国的新中华,开国也是如此,几十年,一代、两代、三代人的奋斗,才蹚出了一条血路,屹立于世界之巅.....
.....
一个朝会让朱橚足足站了接近两个时辰。
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过于残忍。朱橚只觉得自己腿酸的不行。要不是时不时靠着奉天殿里的大红柱子,怕是真有些扛住....
他跟着朱标回到了东宫。
一路上朱标欲言又止,一直等回到东宫后朱标才忍不住开口。
“老五,这钱你可是有什么打算?”
“父皇找你要钱你不给,张大人要钱你也不给,你可是早有其他计划?同你大哥我说说呗,为兄配合你!”
朱标看着朱橚,眼睛里在发光。
原本对于朱橚口中说的前辈高人的指点朱标心里还将信将疑。甚至觉得自己选择相信一个十岁的老弟说的话过于疯狂。
可当朱橚真的按照计划从商贾的手中弄到了这整整十六万两银子后,朱标瞬间就没了顾虑....
当十六万两银子赤裸裸地摆在面前,朱橚的个人形象已经在朱标这里无限拔高!
原先朱标把朱橚这个老弟当成孩子,事实也是如此,十岁的娃娃不是孩子是什么?可现在,朱标再也不能把朱橚当成普通孩童了。
谁家的孩子能一日之间轻松弄来十来万两银子的?
正是因为朱橚的表现让朱标在朝会时虽然心中疑惑自家老弟不愿意交出这些钱充盈国库的行为,却依旧选择和自家老弟站在同一战线....
朱橚看了一脸求知欲的大哥一眼,笑道:“大哥,你忘了我先前与你说的了?”
“???”
朱标一愣:“先前说的?先前说什么了?”
这先前说的话多了去了,朱标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
“我先前不是和你说了么。数日之内要弄来百万银子,这才区区十六万两银子而已,离百万还差得远呢。”
“咱可是大明吴王,好歹也是个王爷。这不过区区十六万两银子,也配本王出手?”
“这不过是开胃小菜罢了,这些银子不过是用来筛选商贾,真正的计划我还没有开始呢。”
朱橚笑着说道:“这钱我们得自个儿留着,十六万两银子虽然不少,可要是直接给了老爹和张尚书,这些银子分分钟就没了,水花都溅不起一个,与其如此,不如留在我们自己手里,说不定靠着这些银子,能赚更多的银子!”
朱橚的一番话把朱标听得一愣一愣的,诧异地看着朱橚。
朱标的眼睛瞪得老大,看着言之凿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老弟,第一直接的反应就是,老弟的口气太大了!
十六万两不配出手?
这口气大的没边!
可转念一想,朱标又觉着自家老弟说这番话倒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
毕竟,这十六万两银子,着实是老五这丫的一天之内就弄到的,好像....貌似.....确实也没有废什么功夫.....
明明这丫的口气大的吓人,可仔细一考量,这好像说的也没毛病....
等等!
朱标忽然想到了什么,‘砰砰砰’心跳开始加速!
他猛地看向朱橚。
脑海里忽然想到了一个关键!
“老五,你刚刚说....你要弄百万两银子?”
朱标愕然地看着朱橚。
先前虽然朱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尝试,可实际上从心底里,从头到尾也没有把朱橚说的几日之内弄到百万银子这话放在心上。
因为这压根就不可能!
任凭谁指点,那也不可能!
之所以朱标愿意配合试一试,主要也是想着,百万不行,少点可以吧?抱着能捞一点是一点的想法,配合自家的老弟。
这一波赚到十六万两银子,这已经完全大大超乎了朱标的心理预期,可这会儿....老弟又旧事重提....
难不成....
不不不,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朱标从情感上自然是无比希望朱橚说的是真的,可大脑的理智却又告诉他,这绝不可能。
朱橚瞅了眼一脸惊诧的朱标,翻了个白眼:“大哥,我之前不都说了好几遍了吗?几日之内弄来百万,我可没说几日之内弄来十来万,就这么点钱,够干啥的?老哥,你可是太子诶,你得有格局好吧?”
“格局大些!别看不起我啊。”
朱橚吐槽道。
而听着朱橚的这番话,朱标只觉得大脑‘嗡’的一下,直接宕机了....大脑一片空白。
真...真的!
真要弄百万两银子?
朱标毕竟是大明太子,虽然这会儿还年轻,可在老朱的锻炼下,心理承受能力显然不弱,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就调整回了思绪,此刻的他,无比的兴奋,激动!
如果是之前朱橚这么说,朱标不会当回事,心中自然是不信的,可现在,已经在一天之内弄到了整整十六万两....
那么....百万....貌似...也不是很遥远的样子?
朱标打量着老弟朱橚,看着一脸胸有成竹的朱橚,嘴角不由抽了抽。
这老五...他还真有自信啊....
这要是真能弄来百万两银子...那这怕是当真要名垂青史了!
一个人,短短几日之内,弄来堪比大明去年一年赋税的银子?
疯狂!太疯狂了!!
朱标只是想想,就觉得疯狂极了!
......
而这会儿的朱橚心里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事实上朱橚从一开始想的就是弄百万两银子,他从来没有夸大其词。
计划的轮廓早就已经固定好了,无非就是如何更好地实行出来。
眼下得到的这十六万两银子只是开胃小菜,召五百个商贾关系户入宫,这可不是寻常的五百个商贾,而是每个人都交了三百两门票的五百个商贾!
这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