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说的话确实有他的道理,可是杨巡说的话听起来也同样有他的道理,让人一时之间难以判断谁对谁错,心里面乱糟糟的,不知道该听谁的才好,就像有两股力量在拉扯着,让人左右为难,这种纠结的感觉一直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按照陈钰的说法,东西越是稀少就越是显得珍贵,燕王府学宫如果把每个名额的价格定在五万两银子,那么和稷下学宫每个名额要价四十万两银子比起来,两者之间的差别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稷下学宫是高端品牌,而燕王府学宫是廉价低端,这样的定位差异会让人们在选择时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人会觉得花五万两很划算,有的人却会觉得花四十万两才能显出身份。
可是按照杨巡的说法,如果稷下学宫每个名额要价四十万两银子,却不能在学习效果上远远超过燕王府学宫的话,那么燕王府学宫的存在就会给稷下学宫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会让稷下学宫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局面。
这种被动局面可能会让稷下学宫失去一些优势,甚至影响到它的声誉。
这样一来,稷下学宫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甚至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原本想要报名的人,这些人可能会转向选择燕王府学宫,觉得那里更实惠,更符合他们的期望。
这种情况就好像以后会出现的小米和华为这两个牌子一样,一个主要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场,一个主要面向的是高端市场,它们在市场上各有各的客户群体,互相竞争又互相依存。
不过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区别就在于在相对来说的品质方面,还是华为的要更好一些,所以它们两个能够同时存在,各自占据一部分市场份额,不会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完全失去自己的地位。
假设它们两个的质量完全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别的话,那么它们两个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就会发生非常巨大的改变了,那种改变会是翻天覆地的,会彻底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让整个市场重新洗牌,到时候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
......
胡老三对于后世那些商业方面的道理和逻辑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后世那些商业上的事情,可是他作为一个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大商贾,对于商业上的一些机会和风向,他还是有着一种天生的敏锐感觉的,这种感觉就像猎人嗅到猎物的气息一样准确。
这种嗅觉是他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是经过无数次成功和失败后慢慢培养出来的,每一次经历都让他对商业的理解更深一层。
这个时候的他紧紧地皱着自己的眉头,正在非常认真地进行着思考,沉浸在思绪之中,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就连有人从他身边走过都没有察觉到,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解答眼前的难题上。
他手里端着的茶水还在不停地向上冒着腾腾的热气,一股好闻的茶香味飘散在空气中,围绕在他的鼻子旁边,可是他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一点也没有察觉到自己正闻着茶香,他的心思全都放在思考问题上了,茶水从热变凉都没有喝上一口,那杯茶就这样静静地待在他的手中。
胡老三沉默着没有说话,而其他的那些商贾们也同样都陷入了沉默之中,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大家都在各自想着心事,房间里静得连呼吸声都能听见,偶尔有人轻轻叹气,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眼下他们面临的这个局面其实并不算多么复杂,很容易就能看清楚,可是想要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局面,却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办到,这让他们感到很头疼,特别让人头疼,就好像面前有一堵墙,明明看得见却翻不过去。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名的大商贾,哪一个不是在商界里能够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呢?
可是现在每个人的心里却都涌起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一种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感觉,这种感觉很不好受,让人心里憋得慌,就好像有口气堵在胸口吐不出来。
是的,就是一种非常无力的感觉,一种因为所处的阶层不一样,不对等而带来的无力感,这种感觉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无论怎么挣扎都显得那么徒劳。
在面对大明王朝最顶尖的权势人物,也就是朱棣和朱允炆他们两个联合在一起的时候,所谓的大商贾,根本就不值一提,显得非常渺小,就像蚂蚁面对大象一样,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这种悬殊的对比让人感到绝望。
.....
今天这个晚上,注定是一个无法安睡的夜晚,很多人都要睡不着觉了,心里面装着太多事情,翻来覆去就是无法入眠,窗外的月光照进来,也驱散不了心中的烦闷。
在胡老三的府宅里面,十几个商贾正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忧愁和担心的神情,心里面充满了焦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彼此之间连交谈的兴致都没有,只是默默地坐着,偶尔交换一个无奈的眼神。
而在另一边的朱樉等人,他们也是一整个晚上都没有睡着,彻夜未眠,翻来覆去想着心事,眼睛都熬红了,天快亮的时候还在低声讨论着,试图找出一个突破口。
朱樉、朱棡、蓝玉、还有朱允熥,他们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沉甸甸地压在他们心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连说话的声音都比平时低了几分,生怕惊扰了这沉重的气氛。
朱樉心里面立志要成为大明王朝的一位贤明的王爷,打算要改掉自己以前的那些不好的行为,走上正路,让老朱和天下所有人都能够看得起自己,这一次被朱煐委以重任,主持这个稷下学宫重新开办的事情,和朱棣进行对抗,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自己的机会,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不想白白浪费,想要做出一些成绩来给大家看。
可是眼下遇到的这个棘手的场面,却让朱樉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应对,无计可施,这让他感到很挫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这种自我怀疑让他更加焦虑。
原本他还想着去寻求老三朱棡的帮助,心里想着老三朱棡能够像以前一样给自己一些不错的建议,作为自己的狗头军师来帮助自己打破现在的局面,可是在一起商量了一阵之后却发现,面对现在这样的局面,哪怕是朱棡也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来应对,这让他们都很沮丧,就好像最后一条路也被堵死了。
朱煐当了甩手掌柜,把稷下学宫开设这件事情完全甩给了朱樉和朱允熥,让他们两个人去和朱棣以及朱允炆联手开办的燕王府学宫进行对抗,这不光是对朱樉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信任,也是一种沉重的责任。
,对朱允熥来说也同样是这样,是一种莫大的信任,他们都不想辜负这份信任,都想要把事情办好,这种迫切的心情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去思考对策。
朱煐对于朱允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这种影响是深入骨髓的,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从一个懦弱的人变得勇敢起来,这种转变让身边的人都感到惊讶。
朱允熥从小就是在东宫里面长大的,虽然他的父亲是太子朱标,地位尊贵,可是他才刚刚出生,他的母亲常氏就因为生他而去世了,永远离开了他,这让他从小就没有感受到母爱,心里总是空落落的,看到别的孩子有母亲疼爱,他就会默默地走开。
在他年纪还小的时候,还有他的大哥朱雄英在前面撑着,保护着他,所以他在东宫里面并没有受到多少欺负,可是好景不长,他的大哥在七八岁的时候因为生病去世了......
从那以后,朱允熥在东宫里面的处境就开始慢慢变得不好起来,越来越恶劣,那些原本不敢欺负他的人也开始对他不客气。
小朱允熥的日子也越来越难熬,经常被人欺负,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但他从来不敢告诉别人。
虽然他的父亲是太子,可是朱标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朝廷的政务,非常忙碌,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去管理东宫里面的那些琐碎事情,所以对朱允熥的处境并不完全了解,还以为他过得很好,每次见到他都只是匆匆问几句就离开了。
东宫里面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吕氏来掌管的,她掌握着东宫的大权,说一不二,没有人敢违抗她的命令,就连朱允熥也要看她的脸色行事。
吕氏接替了常氏的位置,被扶正成为了太子妃,而朱允炆作为吕氏的亲儿子,自然就得到了吕氏的细心栽培和照顾,什么好的都给他,把他当做宝贝一样,什么都要给他最好的,而朱允熥却什么也得不到。
至于朱允熥....虽然因为有朱标在,吕氏还不至于对朱允熥下什么毒手,害他的性命,可是在精神上压迫他,在暗中威胁他,这样的事情却是少不了的,经常发生,让朱允熥生活在恐惧之中,连睡觉都不安稳,有时候半夜会突然惊醒。
从小到大,任何对朱允熥表现出善意的宫女或者太监,都会在一段时间之后离奇地消失不见,然后过一阵子,他们的尸体就会在朱允熥的面前被“偶然”发现,好像是故意让他看到一样,这让他感到非常害怕,夜里经常做噩梦,梦到那些死去的人来找他。
长时间这样下去,也就导致了朱允熥养成了懦弱的性子,不敢反抗,不敢表达自己,总是把自己隐藏起来,遇到事情就往后退,生怕惹恼了别人。
他不是天生就懦弱的,他只是因为害怕,所以才变得懦弱,这是环境造成的,是被人逼出来的,如果有一个温暖的环境,他也许会是一个开朗的孩子。
直到他遇到了朱煐,他的人生才发生了改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让他有了前进的方向。
朱煐是他见过的最勇敢的人,没有哪个人能比朱煐更勇敢!他总是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从不退缩,这种勇气感染了朱允熥。
刚刚进入殿试,就敢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直接抨击吕氏,一点也不害怕,这种勇气让朱允熥非常佩服,心里暗暗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勇敢。
他敢带着朱允熥直接去面对吕氏,面对吕氏的威胁,他表现得一点也不在乎,完全不放在眼里,而且吕氏还拿他没有任何办法,对他无可奈何,这让朱允熥感到很解气,第一次觉得有人能替他出头,有人站在他这一边。
他会带着朱允熥去见皇爷爷,而皇爷爷还真的下了旨意,让朱允熥搬离了东宫,离开了那个让他压抑的地方,这让他重新获得了自由,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搬离东宫之后,朱允熥就住进了朱煐的府宅里面,在朱煐的身上,朱允熥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尤其是朱煐那种为了自己心中坚持的东西而奋不顾身的刚正性子,给了懦弱的朱允熥非常大的鼓舞和力量,让他慢慢变得勇敢起来,开始学会面对困难,不再一味逃避。
朱允熥心里并不想辜负朱煐对他的信任,他想要努力做好朱煐交给他的事情,不让朱煐失望,想要证明自己也是有用的,不是一个无能的人。
这一次是朱煐第一次把这么重要的大事交给他来处理,这让朱允熥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美好,让他感到很温暖,心里热乎乎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
这也是他鼓起勇气,主动去寻求蓝玉帮助的原因,他想要努力做好这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最后失败了也不后悔,至少他尝试过了。
只是他没想到,眼下的局面远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加棘手,更加难以处理,这让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不知道从何下手,这种无助感让他有些沮丧。
燕王府学宫在一天之内就从商贾手中赚取了五十万两银子,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晴天霹雳一样,让人震惊,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原本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朱棣和朱允炆联手开办的燕王府学宫来势汹汹,势头非常猛,哪怕是集合了朱樉、朱棡、还有蓝玉三个人的力量,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是束手无策,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这让他们感到很无奈,只能干着急,眼睁睁看着对方占据上风。
而这还不是最让人感到憋屈的事情,不是最让人难受的,最让人难受的是他们明明有实力,却无法发挥出来。
最让人感到憋屈的是,燕王府学宫所做的一切步骤,都是完全照搬稷下学宫的,是照着稷下学宫的样子来做的,是照猫画虎!这让他们感到很气愤,觉得对方太不要脸了,连一点自己的创意都没有。
有稷下学宫这么一个成功的例子摆在前面,燕王府学宫自然就要轻松很多,不用自己摸索了,直接模仿就可以了,这让他们占了很大的便宜,省去了很多麻烦,这种取巧的做法让朱樉他们很不服气。
......
转眼之间,一个晚上就过去了,当黎明的曙光降临,新的一天开始了。
当太阳的光线刺破拂晓的黑暗,照亮大地的那一刻,崭新的一天也就随之开始了,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各忙各的,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
应天府依旧和往常一样,老百姓们太阳出来就开始劳作,并没有因为高层之间的那些争斗而受到任何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还是照旧,平淡而又真实,该种地的种地,该做生意的做生意,仿佛那些争斗离他们很遥远。
事实上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高层之间怎么样,高层是谁来掌权并不重要,他们在乎的就是每天能够吃些什么,自己家里的人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穿暖衣,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需求,别的都离他们太远了,他们也不关心。
至于什么天下的兴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什么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就先忧虑,那是吃饱了饭的人才能去考虑的事情,饿着肚子的人是不会想这些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温饱问题,别的都顾不上,这是很现实的。
现在大明的老百姓们,对于大明王朝还是相当满意的,没有什么怨言,觉得生活还算安稳,比前朝好多了,至少不用担惊受怕。
或者说他们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还是十分满意的,觉得日子过得还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能吃饱穿暖,有遮风挡雨的地方,这就很好了。
你们没有看见几十年前大明王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老百姓过的都是什么样的日子吗?那时候真是苦不堪言,想起来就让人心酸,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
那个时候,交换自己的孩子来吃都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饿死的人多得数都数不清楚,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老百姓们生活得非常困苦,简直没有办法生活下去,每天都在生死线上挣扎,朝不保夕,那种日子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