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所说的这番话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我们都听明白了,那便依照王爷所说的去办吧,就这么定了,不再犹豫了,就这么做吧,尽快开始。”
黄子澄点了点头,终于下定了决心,不再犹豫了,决定全力支持这个计划,把它好好落实下去,尽快开始行动,抓紧时间办理。
朱棣看到两人被自己说服,脸上也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心里很是高兴,觉得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看具体执行了,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应该能顺利进行。
......
这边黄子澄和齐泰刚刚同朱棣商量好具体的事宜,另一边,东宫的朱允炆也坐不住了,起了个大早匆匆忙忙地来到了燕王府找朱棣,想了解一下事情的进展,看看进行到哪一步了,心里很着急,想知道具体情况,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
朱允炆到达燕王府的时候,朱棣和黄子澄,齐泰三个人已经在开始敲定关于宣传方面的具体事宜了,讨论得正热烈,各抒己见,气氛很活跃,每个人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得很投入。
说白了就是照猫画虎,完全模仿朱煐当初的做法,别人怎么做的,我们就怎么做,不需要什么创新,直接学过来就行,这样最稳妥,最保险。
只要把这个口风放出去,让商贾们知道有这么个事情就好了,其他的并不需要多做些什么,自然就有人上门来打听具体情况,主动送上门来,根本不用费太多力气,等着收钱就行了,轻松又省事。
学的就是当初朱煐创办稷下学宫时候的那一套,一模一样地照搬过来,不需要任何改动,原样复制就可以了,这样最省事,最方便,不用动脑筋。
当朱允炆来到燕王府,听说了朱棣的全盘计划之后,整个人都不由直接愣在了当场,好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被这个大胆的计划惊呆了....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没想到会这么宏大,这么大胆,这么惊人。
他万万没有想到,朱棣的胃口居然会这么大!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没想到四叔这么有魄力。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觉得不太可能做到,觉得难度太大了。
这特么的可是五百万两银子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任谁听了都会吓一跳,觉得不可能做到,难度太大了,几乎无法实现。
乍得一听,朱允炆被这个数字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觉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难度太大了,几乎无法实现,完全是在异想天开,根本办不到,绝对不可能。
可当黄子澄和齐泰两人将朱棣内心的想法和计划详细地给朱允炆讲了一番之后,朱允炆转念一想,不由得眼前猛地一亮,突然觉得这个计划很有可行性,并不是异想天开,仔细想想还真有可能办到,说不定真能成功,说不定真能筹到这么多钱。
自己这四叔所说的,还真没有什么毛病,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很有道理,完全说得通,让人不得不服,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对。
能不能达到五百万两这个目标姑且先不说,先定下这么一个小目标还是完全可以的,能够达到自然是最好不过,就算不能达到,赚个三百万两银子,那在皇爷爷那头也是大出风头的事情了,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了!
这买卖怎么都不亏,无论如何都是有利可图的,完全值得一试,为什么不试试呢?试试又不会损失什么。
想到此处,朱允炆顿时就来了兴致,内心开始变得火热起来,对这个计划充满了期待,恨不得立刻开始实施,马上就看到结果,想知道到底能赚多少钱,能筹到多少银子。
朱允炆的脑海里不由开始脑补起了画面,想象着事情成功后的场景....那该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想想就让人兴奋,心跳加速,热血沸腾。
燕王府学宫在数日之内就筹措到了三百万两巨款,而后把这些银子拉入宫中,惊呆皇爷爷的场景,那该多么风光啊,想想就觉得兴奋,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心里美滋滋的,十分期待。
想到皇上老朱看到这么多银子时那震惊无比的表情,朱允炆心中就有一股难言的快感油然而生,觉得特别解气....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刻的到来,心里美滋滋的,十分期待,迫不及待想要看到那一幕。
......
燕王府学宫将广开门路,大规模招收商贾子弟的消息很快就在朱棣的大力宣传下传遍了整个应天府,几乎人尽皆知,成了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讨论得十分热烈,说什么的都有。
商贾本就是接受信息最快的人群之一,只要稍稍放出一点风声去,不用怎么刻意宣传,商贾之间的消息就会快速流转起来,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了,速度惊人,比想象中还要快,没多久就传遍了整个应天府,连周边地区都知道了。
一时间,身在应天府的所有商贾都轰动了!大家都很激动,很兴奋。
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情,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很感兴趣,都想参与其中,都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
事实上不光是身处应天府的商贾,就连周遭地区听到这个消息的商贾,包括远在其他地方听到这个消息的商贾也纷纷有了动作,都想参与进来,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事,错过了就没有了,以后再想遇到就难了。
能够抽出身来往应天府赶来的商贾就亲自抽身前来,被生意上的事情所牵绊暂时无法脱身的商贾也派了家里得力的手下急匆匆地入京打探消息,生怕错过了这个好机会,后悔莫及,一定要想办法参与进去,不能错过,一定要抓住机会。
无他,就是因为朱棣这次放开的一百个名额,就凭这燕王府学宫五万两一个的便宜入学名额!这个价格太诱人了,让人无法拒绝,比上次便宜太多了,很多人都能负担得起,不像上次那么贵。
哪怕是当初朱煐开设稷下学宫的时候也未曾有过这般盛况空前的场面,这次的热闹程度远超上次,参与的人数多了好几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这次更加热闹,更加轰动。
道理很简单,朱煐开设稷下学宫的时候,只是放出了十个名额,每个名额的单个价格达到了四五十万两银子,这个价格根本不是一般的商贾能够承受得起的,只有极少数最有钱的商贾才能买得起,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却步,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只能干看着,买不起。
可朱棣这次开办的这燕王府学宫就不同了,只需要五万两银子就能买到一个入学名额,这个价格就亲民多了,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觉得自己也有机会,能够负担得起,能够买得起。
大明能够一口气拿出四十万两银子去给儿子买个入学名额的商贾毕竟是极少数,可要说五万两银子.....哪怕是一些买卖做的不算太大的商贾,咬咬牙都还能勉强拿出来!这就让很多商贾都心动了,觉得自己也有机会参与其中,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都想试试看。
......
时间如白驹过隙,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就是数日过去了,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什么都没感觉到,时间就过去了,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这京城里可就变得异常热闹起来,到处都是前来打听消息的商贾,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把街道都堵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朱棣的燕王府门槛都快被上门打听消息的商贾们给踏破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从早到晚都有人前来拜访,根本没有停歇的时候,热闹非凡,门庭若市。
此刻,燕王府内,朱棣、朱允炆、黄子澄、齐泰四个人悉数聚集在一个房间里,正在商量事情,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但眼里都带着光,显得十分兴奋,十分激动。
四个人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笑意,面上因为激动而满是潮红,看起来特别兴奋,仿佛遇到了天大的好事,心情非常激动,难以平静,无法控制。
这四个人已经连续激动了好几天了,即便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几人内心依旧激动万分,平静不下来,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没别的,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财帛动人心啊!白花花的银子谁不喜欢呢?
看到这么多钱,任谁都会心跳加速,无法保持平静,都会激动不已,都会兴奋得睡不着觉。
短短几天时间里,这燕王府学宫的入学名额好卖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四个人的想象,比他们预计的要好卖得多,完全出乎意料,根本没想到会这么顺利,这么火爆,这么受欢迎。
在四人的原计划里卖出一百个名额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只要能卖出几十个名额,那就是血赚不亏的事情了,他们本来没抱太大希望,觉得能卖出一些就不错了,不敢期望太高,觉得不太可能卖完,觉得能卖出一半就不错了。
可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燕王府学宫放开要卖一百个名额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应天府的商贾蜂拥而至,把燕王府围得水泄不通,那场面太壮观了,简直是人山人海,完全超出了预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没想到会这么火爆。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不光一百个名额全部卖了出去,而且这卖名额的钱都已经陆陆续续地送到了燕王府,真金白银地到手了,沉甸甸的银子让人心安,心里踏实多了,再也不用担心了,再也不用发愁了。
“哈哈哈哈。朱煐这小子还真是个人才,本王佩服!真心佩服啊!不得不服。”朱棣大笑着说道,心情十分愉快,十分畅快。
朱棣不是一个会主动去承认自己不如别人的人,可眼下他所说的这番话却是他实打实的发自肺腑,没有半点虚假,他是真的佩服朱煐,觉得他确实有过人之处,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本事,确实厉害。
一旁的朱允炆、黄子澄和齐泰三人也不由得想起了当日朱煐信誓旦旦地在朝堂上说商贾的力量远超所有人的想象的画面,当时大家还都不相信,觉得他是在胡说八道,根本不可信,认为他是在吹牛,觉得他不可靠。
三人心中也不由得暗暗咂舌,感慨万千,觉得朱煐确实有先见之明,看问题比他们都要透彻,早就看出了商贾的潜力,比他们看得远,比他们看得准。
当日朱煐说完那番话之后就以重开稷下学宫的名义从商贾手里短短几日之内豪取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这可是真本事,让人不得不服,没办法否认,确实厉害,确实有能耐。
这巨额的钱财还是商贾们上赶着送来买名额的,生怕送晚了就买不到了,那热情程度前所未有,简直是把钱往他手里塞,拦都拦不住,争着抢着要买,生怕买不到。
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这个数字直接震惊了整个朝堂上下!所有人都被吓到了,觉得这简直是天文数字,完全不敢相信,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根本不可能。
这是大明的上层官员们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商贾们所拥有的强大力量,再也不敢小看他们了,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群体,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再也不敢轻视了,开始重视起来。
只是让朱棣几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燕王府学宫不过是照猫画虎,模仿朱煐的做法,没想到在朱煐已经从商贾手里取了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的前提下,自己这燕王府学宫的入学名额一卖,居然还能在短短几日之内卖出一百个,赚到整整五百万两银子!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这简直不可思议,完全超出了预期,根本没想到会这么顺利,这么容易就赚到这么多钱,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换而言之,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商贾手里这么生生掏出了近千万两银子!这个数字太吓人了,让人不敢相信,完全颠覆了认知,觉得这根本不可能,觉得这太夸张了。
这特么的是什么概念?想想就觉得可怕,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认知,根本想象不到商贾这么有钱,财力如此雄厚,完全超出了朝廷的估计。
去年大明一整年的税赋收入也才堪堪两千万两银子左右,这已经是全国的收入了,是朝廷全部的岁入,所有的钱都在这里了,是朝廷一年的收入,是全部的家当。
等于说,这几天的时间里,大明商贾拿出来的钱就已经顶上了大明半壁江山的赋税收入!这商贾的力量也太恐怖了,简直富可敌国,完全超出了朝廷的掌控,让人不得不震惊,不得不重视。
甚至朱棣内心开始怀疑,要是再想想法子,从这些商贾手里再掏出个几百万两银子来都根本不奇怪,他们肯定还有更多的钱,深不见底,根本挖不完,他们的财力深不可测,根本无法估量。
因为眼下的这些商贾,一个个甚至都谈不上伤筋动骨,拿出这些钱对他们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可见他们的财力有多雄厚,完全超出了朝廷的估计,根本想象不到他们这么有钱,根本想不到他们财力这么雄厚。
这也让朱棣真正认识到了大明商贾们所拥有的雄厚财力!这财力远远超乎他的想象,以前当真是太低估他们了,完全没意识到他们这么有钱,财力如此惊人,如此雄厚。
......
清晨的微风轻轻地吹过燕王府的庭院,带来一丝凉意,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十分舒畅,十分惬意。
早风吹散了蒙蒙的雾气,露出了晴朗的天空,阳光洒落下来,显得格外明媚,是一个好天气,让人精神振奋,充满干劲,充满活力。
朱允炆这些日子一直以来都待在燕王府学宫里,几乎没有离开过,整天都在这里忙前忙后,处理各种事务,十分投入,完全沉浸在学宫的事务中,几乎忘记了时间。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顾忌着自己皇孙的身份,担心频繁和朱棣这位燕王待在一起会惹人话柄,哪怕是皇上老朱知晓两人合作一起开办燕王府学宫,也还是有所顾忌,不敢太过放肆。
哪怕是有这么个正当的理由在,也担心旁人会在背后有非议,说些不好听的话,影响自己的声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有些放不开,有些拘谨。
可这几天名额卖得出乎意料地火爆,当燕王府入账两百万两银子,卖出了四十个名额之后,朱允炆就再也坐不住了,把所有的顾虑都抛到了脑后,什么都不管了,眼里只有白花花的银子,其他都不重要,赚钱最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
非议?让别人说去吧,反正也不会少块肉,根本不在乎了,随便别人怎么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风言风语,遭人话柄?老子才不管你呢!谁爱说谁说去,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赚到钱就行,只要有钱赚就好。
在几百万两银子面前,一切都是浮云,根本不值一提,没什么比赚钱更重要,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其他都是虚的,无所谓,不重要。
朱允炆直接就在燕王府学宫里住下了,眼下做好这笔买卖才是最大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都可以放一放。
其他都是次要的,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以后再说,现在赚钱最要紧,现在筹钱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