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2章 老朱的心思..(1 / 2)

朱樉和朱棣之间的那种不和与矛盾,在整个朝廷的文武官员当中,是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知道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会对此感到陌生或疑惑。

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人人都知道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自然,就像人人都知道天黑了要睡觉一样平常。

毕竟他们兄弟二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一直互相看着对方不顺眼,彼此之间总是充满了敌意和不满,在朝堂之上见面时,也常常是针尖对麦芒,你一句我一句地争执不休,谁也不愿意在对方面前退让半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这种情形大家早已司空见惯,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就像看戏一样,每次都是差不多的情节。

所以眼下在这个时候,朱樉突然站出来开口说话,其实也是完全在大家的预料之中的事情,根本不会让任何人觉得惊讶或者出乎意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仿佛本该如此,就像下雨天要打伞一样理所当然。

不过呢,在场的所有官员们心里面都感到非常好奇,很想知道朱樉到底打算说些什么,因为现在的朱棣可是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整个形势对他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朱樉此时开口,实在让人捉摸不透,猜不透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看不清方向。

先不说其他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光是看一看燕王府学宫开办之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还有那明晃晃摆在眼前的整整五百万两银子,就足以证明朱棣的能力是多么出色,他的手段是多么高明,这些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看得真真切切,就像摆在面前的白纸黑字一样明白。

有了这五百万两银子作为坚实的后盾和支撑,不管朱樉在这个时候说出什么样的话来,那几乎都对朱棣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也不会对他造成一丝一毫的损害,朱棣的地位稳如泰山,不可动摇,就像一座大山立在那里。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樉还要选择开口说话,难道这位秦王殿下真的只是想要过一过嘴上的瘾头,随便说几句话来发泄一下自己心里的不满情绪吗?这让人不禁心生疑问,感到十分不解,就像看到鱼在树上爬一样奇怪。

.....

朝廷上的百官们心中都充满了困惑和不解,他们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明白朱樉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样的意图和目的,一个个面面相觑,低声议论,交头接耳地说着悄悄话,就像一群蜜蜂在花丛中嗡嗡作响。

朱樉已经迈着稳定的步子,走到了奉天殿正中间的那个位置,站在那里,成为了所有人目光注视的焦点,大家都紧紧盯着他,屏息凝神,等待着接下来的发展,就像看戏台子上的主角一样。

朱棣也站在奉天殿的中央区域,他没有移动自己的位置,就那样静静地站着,目光平静地看着朱樉,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就像一潭深水,看不出底下藏着什么。

朱樉慢慢地走近朱棣,他只是用淡淡的眼光瞥了一眼朱棣,那眼神之中带着一种明显的不屑一顾的神情,仿佛根本没有把朱棣放在眼里,态度十分轻蔑,就像在看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就像看路边的石子一样不在意。

朱棣并没有因为朱樉的这种态度而感到生气或恼怒,他的心里面有着自己的打算和考虑,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胸有成竹,一点也不慌张,就像已经背熟了课文的学子。

他和朱允炆一起联手,照着朱煐所开办的稷下学宫的样子,有样学样地开设了这个燕王府学宫,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从那些商人手里赚到了整整五百万两银子,这可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数目,多得让人吃惊,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让人不得不佩服,就像看到天上掉下来金子一样惊讶。

有了这五百万两银子作为依靠,自己已经先天就处于不会失败的位置,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够稳稳地掌握住胜券,始终占据着上风,这让朱棣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已经赢了,就像已经抓住了兔子的猎人。

老二啊老二,这个时候你要是不站出来也就罢了,可你偏偏要站出来,这不就是自己急急忙忙地把脸凑上来给本王打吗?

真是自己给自己找没趣,自己给自己找苦头吃,朱棣在心里暗暗发笑,觉得朱樉真是愚蠢,就像看到飞蛾扑火一样可笑。

朱棣在心里面充满了对朱樉的轻视,觉得朱樉这个人既愚蠢又不自知,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还在这里逞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就像井底的青蛙不知道天有多大。

从小到大,他和朱樉就一直相处得不好,彼此之间总是有矛盾。

对于朱樉的各种行为和操作,朱棣常常感觉到很头疼,经常被朱樉那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方式所困扰,弄得心烦意乱,不得安宁,很是烦恼,就像被蚊子叮了一样不舒服。

但是这个让他头疼的地方,仅仅在于朱樉总是不遵守规则,不按照常见的套路来行事,可要是说到用脑子思考问题,在规则之内进行较量,朱棣有充分的自信,就算是把十个朱樉绑在一起,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完全比不上他。

他们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一点朱棣深信不疑,从来没有怀疑过,就像相信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一样肯定。

而这一点,也正是朱樉一直以来都对朱棣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让他心里面很是烦恼,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常常陷入被动,觉得自己总是吃亏,就像下棋总是输一样憋屈。

他们两兄弟互相让对方感到头疼,朱棣头疼的是朱樉经常不讲道理,喜欢用拳头来说话,而自己又因为顾及脸面,不好直接撕破脸皮去跟他计较。

毕竟人家可以不要脸,自己却还要脸呢,不能像他那样无所顾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让他很是无奈,有时候甚至觉得憋屈,就像被绳子捆住了手脚。

而朱樉头疼的是,在规则之内,在用脑子这方面,自己完全不是朱棣的对手,总是被朱棣用计谋算计,落在下风,处于不利的位置,这让他十分憋屈,心里很不舒服,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

眼下在朝堂之上,在父皇老朱的面前,面对朱樉,朱棣就一点儿也不害怕了,心里面很有底气,觉得很踏实,因为他知道在这里朱樉不敢乱来,必须遵守规矩,就像被拴住的狗一样不能随便咬人。

因为在朝堂上,在父皇面前,这就意味着大家要在规则之内行事,一旦朱樉要是忍不住动了手,那只能是自讨苦吃,自己找罪受,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朱棣对此十分清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就像知道火会烫手一样明白。

更何况现在自己仗着燕王府学宫在短短几天内所取得的这个成绩,已经先天就处于不会失败的位置,优势非常明显,这让朱棣更加从容,觉得自己已经胜券在握,就像已经看到了终点的赛跑选手。

老二啊老二,你拿什么来和本王争斗呢?

你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完全不是本王的对手,朱棣在心里默默想着,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带着几分得意,就像偷到油的老鼠。

有本事的话,你就当着父皇和满朝文武官员的面,对本王出手,来打本王啊!

我倒要看看你敢不敢这样做,有没有这个胆子,朱棣甚至在心里挑衅着,希望朱樉真的动手,就像用棍子捅马蜂窝一样期待。

朱棣现在心里面巴不得朱樉出手直接打自己,这样一来,他就能处于受害者的角度,稳稳地赢下这一局,不会输掉!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打击朱樉,让他吃瘪,难堪,想到这里,朱棣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期待,等着看好戏,就像等着看烟花绽放一样期待。

“哼!”

朱樉看了一眼身边的朱棣,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那声音之中带着明显的嘲讽意味,听起来格外刺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就像敲锣一样响亮。

“怎么?老二,你想当着父皇的面对本王动手不成?”

朱棣默默地往后退了一小步,做出了防备的姿态,准备随时应对朱樉可能发起的攻击,以免自己措手不及,脸上却依然保持着镇定,不想让人看出他内心的紧张,就像面对猛兽时慢慢后退的猎人。

一旦朱樉真的出手,他也会立刻出手进行抵挡,这样一来,既能够坐实对方先动手的事实,让自己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同时自己又不会丢脸面,能够保全自己的颜面,不至于显得狼狈,朱棣心里早已盘算好了,计划得很周全,就像织好的蜘蛛网一样严密。

毕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要是真的被打上一拳的话,倒也不是很好看,会显得很狼狈,有失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朱棣可不想出现这种情况,让自己难堪,就像不想在众人面前摔跤一样。

......

在一旁,朱煐也在静静地看着场中发生的情况,观察着局势的变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人看不透他在想什么,就像一尊石像一样沉默。

他心里头默默地注视着朱樉和朱棣,仔细地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细节,眼神中透着深思,好像在谋划着什么,就像猫盯着老鼠一样专注。

打起来!打起来!

朱煐的心里头默默地念着,希望他们两个人能够动手,爆发激烈的冲突,把事情闹大,这样他就能从中获利,得到好处,就像等着收网的渔夫。

依照朱樉的那个脾气,这在朝堂上一怒之下直接对朱老四出手还真的不是没有可能,这位爷可是个暴脾气!经常冲动行事,不顾后果,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朱煐对此十分了解,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像了解自己的手指头一样清楚。

朱煐正等着看好戏呢,心里面期待着事情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变得更有趣,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衣袖,显露出内心的期待,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就像等着开饭的孩子。

他十分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什么,心里面清清楚楚,没有丝毫迷茫,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像船夫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划船。

身为一个穿越者的他,在这大明王朝可不是为了什么好好过日子,安稳生活。

他的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能够完成那个天命任务,然后获得返回现代并且长生不死的奖励吗?

这是他的核心目标,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都可以放在一边,就像猎人眼里只有猎物一样专注。

想要完成那个‘为家国天下被君主所杀’的天命任务,那重点就需要放在了大明的这三位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君主的身上了,他们是关键人物,一个都不能忽视,必须谨慎对待,好好谋划,就像下棋要盯住对方的将帅一样。

老朱、朱允炆、朱棣这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尤为重要,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和放松,朱煐在心里反复盘算着,思考着对策,就像商人在算账一样仔细。

如今已经是洪武二十五年,是老朱统治的末期阶段,想要在老朱手下坦然赴死,难度是越来越高了,机会也越来越少,这让朱煐感到有些紧迫,觉得时间不多了,就像沙子从指缝中流走一样快。

虽然说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但却也到了需要未雨绸缪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临时抱佛脚,朱煐深知这一点,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就像农民知道要提前播种一样。

而众所周知,老朱之后大明的皇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建文之后则是靖难成功,开创了永乐盛世的朱棣,这是历史的基本走向,是已经确定的事情,朱煐对此了然于胸,心里很清楚,就像知道河水会往低处流一样确定。

眼下自己要是能够真正给朱棣和朱允炆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那么等到日后他们登基之后,自己完成任务的难度可就骤然降低了,会变得容易很多,朱煐在心里谋划着,想着该如何操作,就像园丁在修剪树枝一样仔细。

所以自己这才多次故意去挑衅和羞辱他们两个人,更是将稷下学宫的重开各项事宜全都交给了朱樉,让他去处理和负责,朱煐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就像狐狸看到了鸡窝一样。

毕竟朱樉和朱棣是出了名的不对付,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很深的,积怨已久,这一点朝野上下无人不知,大家都知道他们关系不好,就像知道猫和狗处不来一样。

朱棣和朱允炆联手开办燕王府学宫,为的就是能够给稷下学宫造成一些麻烦和阻碍,而将稷下学宫交给朱樉,让朱樉去面对他们两个人,以朱樉的那个脾气,不把这俩人得罪死了才怪呢,一定会结下很深的梁子,让矛盾更加激化,朱煐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就像预料到下雨会湿衣服一样自然。

而一切事情的发展也正如朱煐所预料的那一般,眼下奉天殿内的气氛就已经变得极为紧张,仿佛一触即发,随时可能爆发冲突,这正是朱煐想要看到的局面,符合他的计划,就像剧本按照写好的情节发展一样。

朱棣和朱樉两个人针锋相对!谁也不肯退让半步,就那样僵持在那里,互不相让,目光在空中交锋,充满了火药味,就像两头公牛在对峙一样。

......

奉天殿的外面。

太阳已经逐渐地升了起来,阳光开始普照大地,照亮了整个世界,给宫殿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得格外辉煌,就像给世界涂上了金漆一样。

夏日的太阳出来的时间本来就更早一些,天亮的速度也更快,天色很快就变得明亮起来,不再黑暗,万物复苏,新的一天开始了,就像掀开了新的书页一样。

刚上朝的时候,天空还有些雾气蒙蒙的感觉,还看不见太阳的踪迹,亮光还得依靠宫道上点燃的灯火来提供照明,光线有些昏暗,人影模糊,看不真切,就像蒙着一层薄纱一样。

而不过是过了这么不大一会儿的功夫,原本漆黑一片的夜色已经消散无踪,太阳升了起来,阳光洒落在紫禁城,照亮了宫殿的每一个角落,显得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一样美丽。

皇宫内的宫道上,阳光洒落下来,落在铺设在宫道上的那些金砖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很是明亮,看起来金灿灿的,耀眼夺目,让人睁不开眼睛,就像铺满了金子一样。

夏日的晨风带着和煦的阳光从奉天殿的大门吹入大殿内部,吹得百官身上的衣服微微摇摆,让殿内那种紧张的气氛稍稍得到了一些缓和,不再那么紧绷,让人喘不过气来,大家都悄悄松了口气,感觉舒服了一些,就像闷热的房间里吹进了凉风一样。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齐刷刷地落在了朱樉的身上,聚焦于他,紧紧地盯着他,等待着他的下一步动作,想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就像看戏时等着主角开口一样。

大家全都盯着朱樉,生怕朱樉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引发乱子,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一个个神情紧张,手心都在冒汗,就像看着走钢丝的人一样担心。

毕竟这位秦王殿下之前都是有前科的,这在大殿上动手又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曾经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让人记忆犹新,不敢忘记,大家心里都捏着一把汗,担心历史重演,就像担心伤口再次裂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