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章 技术攻关小组(1 / 2)

厂里的生产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一批用于新型机床的关键传动齿轮,在精磨工序后,废品率异常偏高,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十五。这不仅造成了原材料和工时的巨大浪费,更严重拖慢了整个新产品的试制进度,交货期迫在眉睫。

车间里气氛凝重,老师傅们围着几台磨床反复调试,更换砂轮、调整进给量、校准主轴,各种办法用尽,那刺耳的废品产生的摩擦声依旧时不时响起,像刀子一样刮着每个人的神经。车间主任急得嘴角起泡,整天黑着脸。

问题被迅速上报到厂部。这天下午,厂长亲自带着生产科长、技术科长张工,一行人面色严肃地来到了问题最突出的一车间。

“到底什么情况?一个星期了!为什么还解决不了?”厂长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目光扫过车间主任和几位老师傅,“月底就要装配试车,现在卡在几个齿轮上?像什么话!”

车间主任抹了把额头的汗:“厂长,我们什么办法都试了,机床检查了没问题,操作也是老师傅亲手干的,可这废品率就是下不来……”

“我不要听借口!我要解决方案!”厂长打断他,看向张工,“老张,技术科必须牵头,立刻成立一个攻关小组!抽调最强的人手,限期三天,必须把问题根源给我挖出来!需要什么资源,全厂优先保障!”

张工推了推眼镜,沉稳地点点头:“厂长,这个问题可能比看起来复杂,涉及精加工工艺和可能存在的材料批次差异。我建议成立一个联合小组,集合各车间最好的技术尖子和我们技术科的分析人员。”

“可以!名单你定!”厂长雷厉风行。

张工早有准备,拿出一个小本子:“一车间,郭大海郭师傅,经验丰富;二车间,王志勇王技术员,心细手稳;热处理班,刘建军刘师傅;还有……”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正在工位上研究图纸的陈凡,“我们技术科的陈凡。”

“陈凡?”几个被点名的老师傅都愣了一下。郭师傅更是直接皱紧了眉头,脸上毫不掩饰地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让一个进厂没多久、刚升二级工的小年轻参与这种连他们这些老家伙都挠头的难题?开什么玩笑!张工是不是老糊涂了?

厂长却眉毛一挑,想起了什么:“陈凡?就是那个发现了进口图纸错误、破格晋升的小伙子?”

“是的,厂长。小陈同志思路活,基础扎实,尤其善于数据分析。”张工肯定道。

“好!就按你说的办!年轻人有冲劲,脑子没框框,说不定能有新发现!”厂长一锤定音,“小组由你负责,郭师傅、王技术员协助。现在就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