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章 技术攻关小组(2 / 2)

厂长发了话,郭师傅等人纵然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是看向陈凡的眼神更加不善,带着明显的轻视和怀疑。

攻关小组立刻在车间办公室成立了第一次会议。烟雾缭绕中,气氛有些沉闷。

郭师傅率先发言,凭着几十年经验断定:“要我说,就是这新进的德国磨床精度还是不够!要么就是砂轮材质跟咱们的钢号不匹配!我看,就得换砂轮品牌,或者让德国佬的工程师来调设备!”他语气笃定,带着老资格的权威。

王技术员比较谨慎:“设备我们反复查了,精度在允差内。砂轮也是按规范选的。会不会是热处理后的应力释放不彻底?导致精磨时产生微变形?”

刘师傅摇头:“热处理工艺是成熟的,这批件跟之前合格的批次工艺参数完全一样。”

几人争论不下,都倾向于设备或外因。一直沉默的陈凡突然开口:“各位老师傅,我有一个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郭师傅更是毫不客气地哼了一声。

陈凡不慌不忙,拿起一个废品齿轮和一个合格齿轮:“我们能不能先不预设结论?我建议,立刻把这一个星期生产的所有同批次齿轮,包括合格品和所有废品,全部隔离出来。我们对它们进行全面的测量对比,不仅仅是最终尺寸,还包括硬度、甚至可能的话,看看金相组织。数据不会说谎,也许对比之下,能发现我们忽略掉的细微规律。”

“瞎耽误工夫!”郭师傅立刻不耐烦地打断,“这得量到什么时候去?明显是设备的事!等你量完了,交货期都过了!年轻人就是想当然!”

“郭师傅,”陈凡态度恭敬,语气却异常坚定,“找到根源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如果真是设备问题,数据也能帮我们更精准地定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盲目更换设备部件或砂轮,成本高、周期长,万一不对,损失更大。”

张工沉吟了片刻,一摆手:“小陈说的有道理!排查问题要系统,不能凭经验猜。就这么办!郭师傅,你带人负责隔离清点零件;王技术员,你带人负责全面尺寸测量;刘师傅,你负责硬度和初步金相检测;小陈,你负责统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立刻行动!”

张工的分派有理有据,郭师傅虽不情愿,也只能嘟囔着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两天,陈凡几乎泡在了车间和检验室。他设计了详细的数据记录表格,一项项收集测量结果。这项工作繁琐、枯燥、极需耐心,但他做得一丝不苟。郭师傅等人冷眼旁观,就等着看他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