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5章 技术员的阶梯(1 / 2)

谣言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一块石头,虽然激起巨大波澜,但终究会慢慢平息。厂里的生活逐渐回归正轨,生产依旧是永恒的主题。陈凡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经过上次技术攻关的成功,他在技术科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前,老师傅们或许还因为他年轻、资历浅而心存轻视,但现在,尤其是郭师傅,虽然嘴上还是有点硬,但看陈凡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实实在在的认可和……忌惮。这小子不仅脑子活、技术硬,手段也够厉害,不好惹。王技术员和刘师傅则更愿意主动和陈凡交流技术问题了。

这天下午,技术科长张工把陈凡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不大,堆满了各种图纸和技术资料,空气中弥漫着墨水和老旧书籍的味道。

“小陈啊,坐。”张工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指着对面的椅子。他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中透着欣赏。

“张工,您找我有事?”陈凡依言坐下,腰板挺直。

“嗯,”张工点点头,沉吟了一下,开门见山,“这次许大茂的事情,你处理得很好。有原则,有方法,有担当,不像个年轻人,倒像个老江湖了。”

陈凡谦逊地笑了笑:“张工您过奖了。我也是被逼无奈,总不能任由人污蔑。主要还是厂领导公正,支持我。”

“嗯,厂里是支持实干、肯干、正派的年轻人的。”张工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不过,小陈啊,你想过以后没有?不能总满足于当一个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工人吧?”

陈凡心中一动,隐约猜到了张工要说什么。他谨慎地回答:“我一直想着怎么提高技术水平,为厂里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未来的事,还没想得太远,听从组织安排。”

“光是埋头干活可不行。”张工摆摆手,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郑重,“你的技术底子很扎实,思路又活,尤其难得的是这股钻研劲头和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这是搞技术工作最宝贵的素质。但是,要想在技术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光靠经验和零散的知识是不够的,需要有系统的理论支撑。”

他拿起桌上的一本厚厚的《机械原理》:“比如这个,还有工程力学、材料学、机械制图、公差配合……这些基础理论,你掌握得怎么样?”

陈凡老实回答:“自学过一些,但不够系统,很多地方一知半解。”这倒是实话,原主的文化基础一般,他虽然是现代工程师,但很多理论基础需要与这个时代的知识体系对接和重温。

“这就对了。”张工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你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超越了你的职称和理论知识水平。这是天赋和实践带来的,但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补上理论的短板。否则,遇到更复杂、更前沿的问题,你会感到力不从心。”

陈凡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张工您说得对,我也有这种感觉。最近看一些外文资料,就觉得很吃力。”

“所以,”张工图穷匕见,眼中闪烁着期望的光芒,“厂里每年都有内部的技术员资格考核。我觉得,你可以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考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