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红星小学,陈凡并没有回四合院。此刻那座大院在他眼里,就像一个充斥着污秽与阴谋的泥潭,让他感到窒息。他需要冷静,需要思考,需要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来筹划下一步行动。
他骑着车,来到了离轧钢厂不远的一家小茶馆。这个时间点,茶馆里人不多,显得很安静。他要了一个最里面的僻静角落,一壶酽茶,独自坐下。
滚烫的茶水入喉,略带苦涩,却让他的思维愈发清晰。厂里表态要调查,这提供了官方的背书和潜在的资源,但他绝不能完全依赖厂里。保卫科的处理方式可能更倾向于内部调和与批评教育,很难真正揪出深藏的毒蛇,给予致命一击。他需要自己先掌握足够的证据和线索,才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精准而彻底的打击。
他的大脑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将整个事件重新复盘。
谣言的内容主要分两方面:一是质疑他技术能力和工程师职称的合法性;二是污蔑他和冉秋叶的生活作风。
第一条,他根本不屑去解释。技术是他的立身之本,厂里众多项目成果、张工等专家的认可、以及破格晋升的严格程序,都是最有力的证明。这条谣言看似凶猛,实则根基浅薄,最容易攻破。
关键在于第二条!这才是真正恶毒、能最大程度伤害冉秋叶、也最难澄清的部分!这也是许大茂等人攻击的核心所在!
那么,从哪里入手?
直接去找许大茂、秦淮茹对质?他们绝不会承认,只会打草惊蛇。
他需要的是间接证据,是逻辑链条,是能指向他们的蛛丝马迹。
陈凡闭上眼睛,仔细回忆谣言兴起前后的每一个细节。
首先,是时间点。谣言大规模爆发,是在他晋升工程师之后,尤其是在他买了自行车、并且偶尔接送
偶遇冉秋叶之后。这说明,刺激到那些禽兽神经的,不仅仅是他技术的成功,更有感情方面的进展。嫉妒是他们的核心动机。
其次,是谣言传播的路径。厂里版本的谣言,明显更“技术流”,带有某种看似理性的分析(虽然结论荒谬),这符合许大茂阴险狡诈、善于蛊惑的特点。而院里和胡同版本的谣言,则更泼辣、更恶毒、更侧重于男女关系,这分明带着秦淮茹和贾张氏的鲜明印记!易中海和刘海中,则可能提供了某种默许和纵容,甚至推波助澜。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突破口,可能就在这些细微的差别上。他需要找到不同版本谣言最初的散布者,或者找到能证明许大茂和秦淮茹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散播谣言的证人。
他想到了几个人。
一个是厂里广播室的播音员于海棠。她性格活泼,爱打听事,消息灵通,而且似乎对许大茂有些看法。或许能从她那里了解到厂里谣言兴起时的一些细节。
另一个,是院里比较正直、相对中立的住户,比如退休的三大爷阎埠贵虽然算计,但有时在乎事实,或者后院的某位大妈。他们可能无意中听到过什么。
还有,就是孩子们。胡同里玩耍的孩子,有时候听到大人说话,会无意中说出来,而且童言无忌,更接近事实。
想到这里,陈凡心中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他不能大张旗鼓,必须巧妙地、不露声色地去打听。
他付了茶钱,起身离开茶馆。夜风微凉,吹在他脸上,让他更加清醒。
他没有回四合院,而是先绕道去了厂里的职工大院。于海棠家就住在这里。他在于家楼下徘徊了一会儿,正巧看到于海棠拿着一个暖水壶出来,似乎是去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