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9章 星辰大海(1 / 1)

经过一天一夜略显漫长和颠簸的旅程,火车终于在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中,缓缓驶入了北京站。

陈凡提着行李,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车厢。一股不同于家乡的、带着北方干燥和寒意的空气扑面而来,其中还混杂着煤烟、人潮和一种属于大城市的独特气息。站台高大而宽阔,人声鼎沸,各种口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充满活力的声浪。

他跟着指示牌,走出火车站出口。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广场,车水马龙的街道,远处影影绰绰的高楼,一切都彰显着首都的气派与繁忙。虽然此时的北京远不及他前世记忆中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但那种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独特氛围,是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清华大学的迎新点在这边!”有举着牌子的学生高声喊道。

陈凡循声望去,看到了那面熟悉的、写着“清华大学”的旗帜,心中一定,迈步走了过去。接待他的是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态度热情而周到,核验了他的录取通知书后,便安排他和其他几位新生一起,坐上了开往学校的大客车。

汽车行驶在北京的街道上,陈凡透过车窗,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灰色的城墙、古朴的胡同、偶尔掠过的苏式风格建筑、骑着自行车的洪流……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他的同学们也都和他一样,脸上带着初来乍到的兴奋、好奇和些许拘谨,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只是偶尔低声交谈几句。

当大客车驶近清华园,看到那标志性的汉白玉牌坊上“清华园”三个苍劲大字时,车内的气氛明显激动起来。这就是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

校园比陈凡想象的还要大,还要美。虽然时值冬日,树木凋零,但那些中西合璧的古老建筑、宽阔的道路、宁静的湖泊,依然透露出一种庄重、典雅而富有学术气息的美。路上行走的学生们,大多穿着朴素,但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步履匆匆,眼神中透着求知的光芒。

报到,注册,领取宿舍钥匙和饭票……一切都有条不紊。陈凡被分配到了一间西区的学生宿舍,是传统的筒子楼结构,一间屋子住七八个人,上下铺,条件简单,却干净整洁。同宿舍的室友来自天南海北,有和他一样是工人出身的,有来自农村的,还有几个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家都因为同一个梦想聚集在这里,初次见面,都有些腼腆,但彼此间很快便产生了共同话题。

安顿好行李,铺好床铺,陈凡第一时间去了学校的邮电局。他买了一张电报单,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冉秋叶娘家的地址和一句最简单却最要紧的话:“己平安到校勿念凡”。他知道,这封电报能最快地安抚远方那颗悬着的心。

随后,他又买好了信纸和信封,准备晚上就写下第一封家书,详细告诉她一路见闻、学校的环境、他的室友,让她能分享他此刻的新奇与激动。

傍晚,他独自在校园里漫步。夕阳的余晖给古老的建筑镀上了一层金边,图书馆的灯光已经零星亮起,像指引方向的星辰。有学生抱着书本匆匆走过,有学生在湖边大声朗读外语,还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问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蓬勃的、向上的生命力。

陈凡站在图书馆前,仰望着这座知识的圣殿,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渴望。他知道,在这里,他将接触到更系统、更前沿的机械工程理论,可能还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等新兴领域的知识。这不仅仅是学历的提升,更是视野的极大开阔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

回顾从穿越之初在四合院面临断粮危机,到在轧钢厂凭借技术站稳脚跟、逐步晋升,再到与冉秋叶相识相知、组建家庭,最终奋力一搏考上清华……这短短一两年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收获巨大。他彻底改变了原主悲催的命运,拥有了值得守护的爱人和即将诞生的爱情结晶,更凭借自己的努力,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踏上了这条通往“星辰大海”的征程。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考上大学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绝非终点。未来的路还很长,大学的学习竞争激烈,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他与妻儿相隔两地,思念与责任并存……

但此刻,站在清华园这片承载着无数梦想的土地上,陈凡的心中充满了信心与力量。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秋叶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后盾,有轧钢厂的期许作为动力,更有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作为舞台。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目光投向那些亮着灯的窗口,那里是无数正在埋头苦读、追寻真理的身影。他的未来,他和秋叶的未来,必将与这片知识的星空,与这个正在蓄势待发的国家一样,拥有无限可能。

第二卷的故事,在离别与希望中落幕。而第三卷更广阔的天地、更精深的技术、夫妻携手走向更辉煌未来的篇章,正伴随着清华园的钟声,悄然开启。